近期,樓市銷售回暖與地產開發趨冷并存。這表明,在貨幣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地產調控的思路可考慮從單純壓制需求逐步向增加有效供給轉變,而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向房地產的供給端,也可以作為今后調控政策考慮的選擇之一。
8月以來,主要城市商品房市場在前期小幅調整的基礎上再現“量價齊升”,其背后有剛性需求釋放的推動,也有社會資本投資需求躁動的助力。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依靠提高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限制三套房貸等為主要手段的信貸調控,在遏制房價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最近的樓市走勢有可能要求調控更重視擴大有效供給。其中,敦促地方政府擴大土地供應是一方面,引導大量社會資本,尤其是前期投資商品房領域的資本介入房地產開發領域,則是另一重要方面。
眾所周知,我國尚處于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大量新增城市移民對住房的需求,構成了未來房地產市場繼續強勁增長的重要基石。而在這一預期下,疊加在剛性需求之上的投資性購房需求也會進一步膨脹。
與此同時,經濟成長伴隨的貨幣擴張在短期內也不會停止。去年近10萬億元的天量信貸和以往幾年年均20%以上的廣義貨幣增長,使得社會上留存的資本量十分龐大。這些資本必然會繼續尋找投資和保值增值的商業機會。顯然,貨幣政策可以在短期內遏制這些資本進入樓市,但不可能永遠堵住資本對房地產的投資渠道。
如果這些資本進入樓市炒作,無疑會造成房地產泡沫膨脹,但如果引導這些資本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則將推動商品房供給的增長,從而從供應端遏制房價快速上漲。
從近幾年的經驗看,炒作商品房的收益率遠遠高于房地產開發,這是由特定制度環境和經濟高速增長所造成的,今后,商品房領域的投資風險會逐漸增大,前期的投資資金也急需尋找新的出口。而目前的問題則是缺乏足夠的金融創新來吸納這些資本。
從開發商角度看,近期出臺的調控種種都指向其資金鏈。而地方政府擴大保障房項目,缺的也是資金。假使政府能合理引導前期投資商品房領域的資金進入房地產開發,并保障其合理的收益率,預計代表供給的開發投資將明顯增加。
通過金融創新,將社會資本從需求端轉向供給端,可減少樓市投資和投機需求,同時增加供給平抑房價,而這些資本也將根據不同的風險偏好獲得不同的收益率。這一思路或許將為樓市調控開啟新的方向。
近期,不少資金鏈趨緊的房地產企業已開始涉足此類地產金融創新,比如金地、復地等相繼設立私募投資機構吸引社會資本介入其項目開發。今后,這些新模式將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日益完善的金融環境中,旨在擴大供給的房地產金融創新,將為樓市的健康和穩定發展創造條件。本報記者 林喆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