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樓體結構的墊塊,里面原本用鋼筋,但在合肥的不少工地,鋼筋被換成竹簽。只要稍微用力一掰,墊塊就裂成兩半。(據2010年8月31日《江淮晨報》)
細細一數,近些年來我們經歷建筑怪狀還真不少,從剛開始的鋼筋量變少,到后來的水泥標號不夠,再到如今的“瘦身”鋼筋、竹簽工程,一些建筑越來越“低碳”。而這種另類“低碳”的代價則是建筑壽命的縮短、人民的生命財產得不到應有保障。
之所以出現(xiàn)開發(fā)商、建筑商“無敵”的偷工減料技倆,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人在暴利的驅動下道德淪喪;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對此類現(xiàn)象有點“手軟”。從“樓脆脆”到“樓薄薄”,從“樓歪歪”到“橋斷斷”,太多的處理都是“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甚至可以從中看出事件背后存在的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錯綜復雜關系。對這類事件“雷聲大,雨點小”的處理方式的最終結果大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不了了之,這無疑是在縱容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存在和發(fā)生。
現(xiàn)在的一套房動輒花掉一家人幾十年的收入甚至是幾代人的積蓄。要遏制“竹簽工程”,不能指望開發(fā)商或建筑商良心發(fā)現(xiàn)。因此,不僅要加大懲治力度,也要進行問責。只有如此,“樓脆脆”、“樓歪歪”、“竹簽工程”等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夢離柯)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