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遭受冷遇 熟手高手吃香
世界金融危機沖擊下,大學生就業難成為時下各媒體的高頻度字眼。為了給求職若渴的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3月29日,國內大型設計企業水晶石旗下的 CGS人才招聘網攜手DRC創意產業園,在北京人才市場時代網絡大廈舉辦了一場“成就藝術人生,2009春季數字藝術專場招聘會”。國內近百家文化創意企業的1500多個數字藝術類的人才崗位虛位以待。
在當前“裁員”、“失業”的大背景下,這場逆勢而上的招聘會無疑給受困于金融海嘯中的人們帶來了絲絲暖意。
招聘會“看上去很美”
招聘日當天正值“倒春寒”,氣溫突然降至5攝氏度,許多求職者把脫去數日的棉襖又重新穿上,早早來到人才市場前候場。主辦方在招聘會上特意為年輕人大開綠燈,讓應屆畢業生一律憑學生證免票入場。筆者在現場看到,一會兒工夫,偌大一個招聘大廳已被求職者擠得水泄不通。
招聘會云集了中影影視動畫、久游網、愛迪斯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挪威豐樂公司北京代表處、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北京環球晶點數字影視技術有限公司、易造工業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畫網科技公司、北京水魔方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文化創意企業,職位涉及建筑表現、影視動畫、工業設計、游戲動漫等行業,包括虛擬現實建模、場景美術、工業設計軟件支持工程師、三維動畫制作、影視合成、廣告平面設計、ID設計師、創意文案、3D角色動畫師等。
由于是創意行業,招聘方在招聘標語的設計上都頗具創意。“您是否對游戲行業有著無限的憧憬和激情?您是否對游戲有著無限的理解和創意?”、“您的創意才華能換來更多收入嗎?中國創意網滿足您自由創意、能賺錢、又能成名的快樂工作要求”、“久游夢想的英雄大會”、“設計創意的黃埔軍校”等招聘語敲擊著每位求職者的心扉,北京蓋視文化傳媒公司更是打出“尋找好色之徒”的“雷人”廣告語。
“別看現場人頭攢動,比肩接踵,但真正能達到用人單位要求的人鳳毛麟角。”北京水魔方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于昆說。他告訴筆者,這里的每個求職者都是懷揣著夢想來的,他們都想做出像《變形金剛》那樣的特效,像《指環王》那樣的大片,像《怪物史萊克》那樣的3D技術,“但遺憾的是這些年輕人書卷氣有余,實踐和創意能力不足,想要達到國外水平,至少還要奮斗10至20年。”
我們需要“熟手、高手、老手和大拿”
筆者在現場看到,盡管招聘會給年輕的求職者大開綠燈,但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對新人都不感興趣。他們表示,培養人才,對公司來說太昂貴了,我們要招之即用的省“油”的“燈”。
為了來參加這場招聘會,山西農業大學的張燕專程坐了4個小時的車一大早從大同趕來,她給好幾家用人單位投放了簡歷。北京印刷學院動畫系的本科畢業生康詩惠是個機靈活潑的女孩,她對很多公司設限“兩年以上工作經歷”表示不滿。她不服氣地說:“有經驗有什么了不起,應屆畢業生雖然沒經驗,但敢想敢干,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
“我們需要的是熟手、高手、老手和大拿。”游藝星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聶昱直言不諱地說。在他看來,如今的游戲、動漫等新媒體行業魚龍混雜,一方面人才缺口極大,一方面真正實用的中高檔人才又十分緊缺,院方培養的學生往往跟企業的需求脫節,達不到市場的要求。“連院校老師的水平都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更不要說學生了。數字藝術領域的高端人才極為緊缺,這種‘精英’在各公司往往像大熊貓一樣被保護起來。”聶昱說。
筆者在現場看到,許多招聘公司都打出了“高薪誠聘”的旗號,有個別公司對某些崗位甚至開到了“月薪7000—15000”的高價,但招聘效果卻仍然不理想。面對幾百份求職者的簡歷,用人單位負責人稱,只有幾個稍微滿意的。
“這個行業不缺藍領,缺少的是高級創新型人才,這樣的高端人才不是‘招’來的,是靠‘挖’來的。”一位用人單位負責人坦言。他告訴記者,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會上只是做做樣子,或者宣傳一下他們的企業形象,這些求職者往往被公司用作人才的儲備,并不一定有多大的就業機率。
專家解讀新人應聘者遇冷
據了解,中國數字娛樂產業總產值已超過100億元,而從業人員只有2萬余人,僅影視動畫和影視特效人才缺口就達15萬人。目前,國內各高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的數字藝術創意類課程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素質也大不一樣,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就業時遭遇“寒流”。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副院長廖祥忠說,網絡和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蔓延使許多相關行業措手不及。與常規的教育帶動產業截然相反,數字化時代的數字藝術教育是在追著產業走,產業發展在前,教育普及在后,數字產業的迅速崛起帶動了相關教育的發展。
“數字藝術教育是個新興學科,目前,該學科的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還沒有明確的學科標準,全國許多院校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根據自己所長培養學生,在課程設置上也是五花八門。數字藝術教育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重技術還是重藝術?這些疑問目前在各院校一時難以理清,導致大學生畢業后與用人單位難以對接。”清華大學數字媒體教員王慧說。
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一凡說:“當前的數字藝術領域需要兩類人:一類是原創的核心人才;另一類是熟練的技術人才,這兩類人院校都培養不出來,教育與實踐成為了‘兩張皮’。另外,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沒有人愿意為創意者買單,導致原創力不足。”(趙鳳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