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昨日(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四川的地震給我們敲了警鐘,無論是新建校舍還是改造校舍,都要加強抗震設防管理,處于地震帶上的校舍抗震設防標準,至少要按8度設防。
“對學生的安全憂心忡忡,深感危房的排除責任重大”。羅崇敏廳長接著說,云南中小學校舍中還有近600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這是個非常大的壓力,所有D級危房都要堅決拆除,不得再安排師生使用。特別是對磚木結構、土木結構、預制塊建設的上世紀80年代建設的危房,堅決拆除。
專家分析學校傷亡慘重原因
抗震設防標準低是軟肋
截至昨天,四川地震后人們已度過了難忘的3天。所有關注災情和救災進展的人們都突出地感受到,這次四川地震,傷亡最慘重的就是學校,最令人揪心的也是學校。昨日,昆明市防震減災局震害防御處處長靳樹才分析學校傷亡原因時建議,云南應單列學校抗震設防標準,學校的抗震設防標準應高于當地的基本標準。
靳樹才說,震災中學校是重災區的原因,一是學校內學生密集,往往一間教室里都是人;二是教學樓的建筑跨度大,都是大開間,降低了房屋的抗震能力;三是校舍建設抗震設防執行的標準沒有提高,成為震災中的軟肋。
靳樹才建議,全社會應樹立一個意識,所有房屋建筑在建設之前,都要進行抗震設防評價,都要到抗震設防機構辦理建筑的抗震設防手續。應根據施工現場情況、房屋的用途,確定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條件,不能有僥幸心理。像醫院、學校、市政設施等重要的生命線工程,抗震設防還要提高標準。
靳樹才認為云南應盡快將學校的抗震設防標準單列,應高于當地基本的建筑抗震設防標準建設學校。目前昆明市實施學校的抗震設防標準高于房屋建筑抗震設防基本標準,但全省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執行起來有難度。(記者楊理銳)
相關新聞
昆明樓房能抗8度地震
西南鄰省四川汶川發生地震,昆明震感明顯。身處高樓的人們感受尤為強烈,紛紛下樓疏散避險,不少人產生了疑惑——昆明的高樓能抗幾級地震?昆明的建筑在地震災害中安全度有多高?記者昨天連線昆明市防震減災局和市建設局相關部門,據介紹,昆明屬8度(6級)抗震設防區,凡建筑物必須能抵抗相當于震中在本地6級或6級多的地震,但沒有經過正規設計和相關審批手續的農民自建房,防震能力令人擔憂。(記者楊理銳)
昆明市防震減災局震害防御處處長靳樹才警示——
昆明城中村六成房屋難抗震
“如果昆明發生6級以上地震,昆明市的城中村將有60%以上房屋嚴重破壞、倒塌,其傷亡人數及無家可歸人數將達到30萬以上。在對城中村進行連片開發,徹底提高抗地震能力前,建議采取一些臨時措施,預防萬一發生地震帶來慘痛的損失。”昨天,市防震減災局震害防御處處長靳樹才接受采訪時說,建議打通城中村內的一些救援通道,取締占道經營,拆除超高的建筑。
現狀:加層農房幾無抗震能力
“城中村的農房是城市抗震能力最薄弱、最容易受災、最容易成災的地方。”地震專家說,城中村沒有科學的規劃,設計的農房更沒有按抗震設防標準建蓋,加之有的完全不考慮基礎承載力和梁柱抗震性能,盲目加高,違法建設,更增加了本已不太堅固的房屋結構負擔。
據介紹,昆明所處的位置正好在一個地震帶上,東邊是小江地震帶,西邊是普渡河斷裂帶。該斷裂帶往南偏東方向穿過滇池,所以從地震背景來看,具備地震發生的可能。國家規定昆明市民用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在昆明市范圍內的民用建筑必須按此標準進行。而“城中村”的農民房均未按標準進行抗震設防,嚴重違章加層情況嚴重,最高竟加到11層。專家表示,在一般情況下,兩到三層的房子,大約能夠抗御5級多的地震,每加蓋一層,房屋的抗震能力就會降低0.4—1度,加蓋到6層時,基本喪失抗震能力。
預測:發生大震百萬人“難逃”
“一旦發生地震,居住在城中村內的100萬人將無處逃生。”靳樹才說,昆明的城中村首先因為歷史原因沒有經過統一規劃。房主為多占一墻之利,爭相效仿,導致通道狹窄。絕大多數城中村房屋間距太小,中間只有一小點縫隙,沒有逃生通道,避難沒有場所,沒有多余空地。一旦發生地震,救援人員進不來,人群的疏散和分流將成為最大問題。靳處長也認為,保守估計城中村內居住有100萬人左右,“一旦昆明發生地震,那昆明的城中村將成為墳場。”這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
措施:連片開發改造
靳樹才說,要提高城中村房屋的抗震能力,最終必須進行連片開發改造,建蓋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要從打牢地基、規范設計、嚴格施工做起。但連片開發改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在現在的情況下,建議對城中村的房屋采取一些臨時措施,一旦地震發生,盡量減少損失和傷亡。很多城中村內巷道狹窄,一旦發生地震,人們根本無逃生的地方。所以建議打通一些通道,開辟出救援通道。同時要對占道經營進行取締,保證通道的暢通。對超高的房屋,要堅決拆除超高部分,對一些房屋,具有加固條件的要盡快加固。(記者傅碧東)
城中村村民:
希望改造越快越好
四川汶川大地震連日不斷傳來的災情沖擊著昆明市民的心靈。昨天,記者走訪了市區的幾個城中村,城中村抗震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昨天,記者走訪了位于魚翅路的紅聯新村、人民西路旁的李家堆村及白馬小區旁的土堆村,這些都是典型的城中村。每家都把房子蓋到了四五層或以上,幾乎每個城中村的衛生、安全狀況都令人堪憂。進出村子的道路寬的可以讓一到兩輛面包車并排通過,窄的道路寬度只有2米多,而兩幢房子間相對陽臺的距離不過1米寬,被村民們稱為“一線天”,其間有無數的電視電話線、電線纏繞在一起,要是發生火災連消防車都進不去。
李家堆村的村民陳師傅說,以前蓋房子的時候,都是“懂點技術”的村民蓋的,根本沒經過有關部門的設計,如果遇到地震,估計五六級就不行了。紅聯新村村委會的李書記說,現在村民的房子都是租給了外來務工人員或學生居住,每家平均都有10戶租戶。村民也就靠收房租來維持生計,房子的安全性是不好,但沒了房子村民們也就沒了收入。李家堆村的村民段師傅說,對于城中村改造他們還是歡迎的,大家都愿意住在一個好的環境里,希望改造能越快越好。
在汶川的地震中,好多學校因倒塌而壓死了很多學生,城中村里分布著很多私立學校,學生的安全也是個問題。位于李家堆村的德苑小學就接納了村里300多名小學生,李校長表示,學校在15號對校舍進行了全面檢查,沒發現有什么問題。學校已對全校師生進行了防震知識的宣傳,并準備進行演習。因為學校的校舍也是租的,所以在防震方面的安全系數也不高。(實習記者王雯潔)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