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學術道德就是保護學術生態——兩會代表委員共議學術道德建設
兩會伊始,剛剛就造假事件作出處理意見的浙江大學校長楊衛代表數度嚴正指出:浙江大學對類似事件將“出一件事,就處理一件事,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學術不端的人”。
一個屢屢成為公眾焦點的話題,卻又屢屢發生,這不能不讓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深深反思。
“學術腐敗像癌癥一樣,聽任不管就會惡性蔓延”
“近20年來,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過度寬容,導致更多的人鋌而走險,不勞而獲。這種對學術造假恨不起來的糊涂思想嚴重影響了學術的健康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中,何談創新?”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痛切地說。他認為:“學術道德對學術來說,就是生態!如果把道德環境破壞了,學術生態就會萎縮。”目睹近年來學術環境的變遷,朱清時委員憂心忡忡。“對學術不道德的剽竊、造假行為,大家原都很義憤,但后來,我覺得氣氛在慢慢變,造假、剽竊的事情變多了,原因就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就寬容起來了。”朱清時委員無奈地說,“學術造假與造假幣、假貨沒有什么兩樣,不打擊假幣、假貨,經濟秩序就會混亂,不打擊學術造假,就打擊了老老實實工作的人,創新能力自然會萎縮。”
同樣為學術失范大聲疾呼的復旦大學教授、全國政協常委葛劍雄則把學術道德問題細分成兩個層面:“一方面涉及的是正確的學風,有的學生投機取巧,抄襲、作弊,對這類學術道德問題應主要以教育、管理來解決。”而更嚴重的,在他看來,是學術腐敗。“就是利用權力和金錢來達到學術上的個人目的。像大學校長抄博士生的論文,這種問題不揭露,上梁不正,你怎么教育好青年學生?”
“學術腐敗像癌癥一樣,如果聽任不管就會惡性蔓延。”葛劍雄委員警告說,“今天是少數現象,明天就可能成普遍現象,風氣惡化下去就會積重難返。”他同時指出,不少大學校長和研究機構領導不愿談這些問題,往往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認為自曝家丑不會影響自己的聲譽,相反會提高自己的聲譽。”
學術失范緣何屢禁不止
無論是被動曝光還是主動揭丑,近年來,學術界的“家丑”每被披露便引來一陣沸沸揚揚,而這其中,總少不了這樣的追問——為什么學術失范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胡海巖委員冷靜地分析道,學術不端事件的數量確實在增加,而網絡社會帶來的信息通暢則使學術造假暴露之后,迅速由學術界傳播到整個社會。他認為社會誠信體系的缺失是造成學術風氣日下的深層次原因:“如果社會上假貨泛濫,學術界不可能保持一片凈土。當然,近幾年學術評價體系上重數量輕質量的導向,也加劇了青年學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
這一觀點得到了葛劍雄委員的認同。“比如大學一般都規定博士生在畢業前要在權威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全國5萬多博士,每年就要發10萬篇,還有那么多教師也要發,我們國家有那么多權威期刊嗎?這是體制問題。”葛劍雄委員言辭肯定:“ 學生發論文很難,就把自己導師的名字署上去,有些雜志,交錢就可以發文章。”
當權、錢滲入學術,知識分子,這個本應最具道德良心的社會群體該如何把持自己的準則?“嚴懲學術造假”、“嚴守學術道德高標準”,這些朱清時委員大聲疾呼的觀點同樣被眾多高校校長強調。
“懲治學術腐敗,不能有任何屈從”
3月10日晚,緊張的兩會間隙,中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云委員以中國科協科學道德與權益委員會主任的身份,出席了該委員會就浙大教師學術造假事件舉行的第二次會議。他說,已成立一個7人小組開展工作,對這一事件予以處理。
事實上,對于學術道德的規范與管理近年來不斷加強。2004年8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2007年2月,中科院發布《關于科學理念的宣言》和《中國科學院關于加強科研行為規范建設的意見》;2007年3月,中國科協發布《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試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2008年7月1日,修訂后正式實施的《科技進步法》不僅提出對承擔探索性強、風險高的科研項目的科技人員可寬容失敗,而且強調對科技人員進行誠信監督,對出現的科研不端行為進行調查和處理,規定“應當為參與項目的科學技術人員建立學術誠信檔案”。
與此同時,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于2008年底完成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不端行為處理的意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規范手冊》和《學術博客自律倡議書》(征求意見稿)等文件和規范的制定工作,為推進高校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而在各高校,學風建設組織機構也相繼建立健全,并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
“一步行動勝過一百個規章制度。”朱清時委員說。他借用社會治安領域的詞“嚴打”:“對學術道德不端的行為也要嚴打。首先要加大輿論壓力,讓造假的人惶惶不安;其次是進行普查,以自我認識為主;然后對少數越軌者嚴打。對一些案例要交叉調查,乃至進行司法調查。在法律方面,則需完善司法解釋。”
“在懲治學術腐敗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夠有任何的屈從。”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同樣態度鮮明,“我校對學術造假的態度是一經發現就肯定處理。具體處理要視情況和情節輕重而定,我校的研究生,如果發現論文造假,拿了學位的要追回,或者宣布無效。對教師來說,嚴重的要開除。”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的看法是:“大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因此學術的事情應該讓學術本身說話,不宜過多地采用行政手段干預。”他列舉了去年發生在該校的一件事:“我們接到署名舉報,說某某的學術著作有抄襲之嫌,我們就組織學術聲譽好的幾位教授對此進行學術鑒定,最后這位教師離開了學校。懲治學術腐敗,固然需要立規矩,但光有規矩遠遠不夠,大學里清議的力量很大,也許能夠更有效地減少這類事件發生。”
胡海巖委員指出,規范學術道德必須標本兼治,既要在學術價值的追求上對年輕學者給予正確引導,又要在約束、處罰中體現嚴正的態度,“對有意造假者一定要處理,讓他們付出終生代價。”他同時提出國家立法機構應盡早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學位條例》等法律法規中補充關于學術道德規范的相關內容。
黃伯云委員強調加強教育、宣傳的力度,他說:“中國科協一直在為此努力,每年都派出包括院士在內的工作人員到全國宣講,以后,我們要把它變成科研人員的必修課。” (記者 豐捷 謝文 顏維琦)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