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縉云縣一名中學女老師,和學生一起出門家訪;當天下午,學生回到學校上課,可是那位老師卻沒有回來。第二天晚上,失蹤老師的尸體在山上被找到。
經(jīng)過警方初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就是她帶著去做家訪的那個學生丁某。10月23日,16歲的初三學生丁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刑拘。
和學生一起去做家訪 老師卻沒有回來
10月20日那天,縉云盤溪中學初三學生丁某找到剛到該校任教不久的班主任潘偉仙老師,說自己肚子痛要請假兩節(jié)課。可丁某卻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回學校。于是,潘老師找丁某到辦公室談話,他說自己是去上網(wǎng)了。
因為之前聯(lián)系不上丁某的家長,潘老師決定帶丁某一起去他爺爺家家訪,隨后兩人一起離開了學校。可是到下午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丁某回到學校上課,可潘老師卻沒回來。面對其他老師的詢問,丁某說自己在校門口就和潘老師分開了,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到了晚上第一節(jié)課時,同事發(fā)現(xiàn)潘老師還沒來上課,打了很多次電話,手機都是關機,而且潘老師也不在房間里,她的父母和好友也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10月22日早上,因為潘老師仍未回校上課,學校領導便向上級作了情況匯報,并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迅速立案偵查,于晚上10時左右,在山上找到潘偉仙老師尸體。公安機關隨后展開偵查,可是結果卻讓人震驚,殺死潘老師的不是別人,正是潘老師帶著一起去家訪的學生丁某。據(jù)丁某交代,當時他假稱爺爺奶奶都在山上干活,將潘老師騙到山上,并將其加害至死。
善良大度的好老師遇害 學校師生陷入悲痛之中
為什么,年僅16歲的丁某會做對自己的班主任如此狠心的下手?學校的老師們猜測,他可能是擔心潘老師把他逃課上網(wǎng)的事說了,會被爺爺奶奶罵。
該校校辦的丁老師告訴記者,丁某是縉云縣舒洪鎮(zhèn)人,他小時候父母離異,后來跟隨母親去了江蘇。今年2月份才轉入盤溪中學,并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丁某的性格比較孤僻,和同學之間也不合群,不但經(jīng)常遲到,不守紀律,還逃學上網(wǎng)、打架等。以前的班主任多次聯(lián)系其父母、爺爺奶奶,想通過家庭的配合,對其進行更有效的教育,但收效不大。
而該校的師生面對曾經(jīng)的好同事、好老師的離去,都非常傷心難過。記者了解到,潘老師是今年8月才調(diào)到盤溪中學的,此前她在縉云一所偏遠的山區(qū)學校任教。她去年帶的班是縣里的優(yōu)秀班級,而她本人也曾連續(xù)5年被評為縣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或校級優(yōu)秀老師。潘老師有個5歲的女兒,為了教好學生,她把孩子托到縣城請人照看。
“潘老師為人寬容厚道,讓我們感到班集體的溫暖。她教育學生以理服人,讓我感到自己的前途并不黑暗。她和諧,有一種親人的溫馨感。”一位姓周的學生是這么評價她的。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校辦的丁老師的聲音也顯得很憔悴,“在她走后的這一天一夜里,同樣普普通通的我,卻忙了一天一夜!哭了一天一夜!不只是我在痛哭啊,同事在哭!學生在哭!還有許許多多的認識和不認識她的人都在哭!”現(xiàn)在潘老師已經(jīng)不在了,而老師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潘老師的照片還沒來得及掛上學校的教師形象墻。此外,記者在百度貼吧也看到一個名為“老師…一路走好”的置頂帖子,許多潘老師的學生,同事都在帖子里表達了對她離去的悲痛和懷念。
丁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潘老師的善后處理正在平穩(wěn)地進行。”同時,他也認為,從這件事情上看出教師也要加強自我防范意識。
專家呼吁:加強與受教育者的溝通 要讓學生理解教育的意義
記者了解到,就在10月4號,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學一名老師被一學生連刺數(shù)刀殺害。這個弒師的學生還留下一頁“死亡筆記”,他自稱要用殺老師的行為來喚醒人們對學生的態(tài)度,認識社會,認識國家,讓教育業(yè)可以改變等內(nèi)容。
為何頻發(fā)發(fā)生這類學生殺害老師的過激行為,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馮鋼認為,一方面是教育制度的因素,學生產(chǎn)生厭學態(tài)度,很大的問題是出在施教方式上。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學?這個問題很值得深思。同時,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才能讓學生了解教育的意義!傲硪环矫妫词箤W生要表達他的不滿,事實上完全可以有其他方式來表達,為什么他要選擇這種過激、偏激的行為方式?這就是法律觀念、法治觀念缺失的問題了!瘪T教授說。
無論是縉云事件,還是山西事件,馮教授認為,“盡管這是個別行為,卻折射出整個受教育群體的心態(tài)!爆F(xiàn)在的教育單純地把學生看成是受教育的人,卻從沒了解過他們對現(xiàn)行教育的看法,F(xiàn)在的教育方式是他們愿意接受的嗎?馮鋼說:“我沒有看到過教育系統(tǒng)專門做過這種調(diào)研。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溝通問題被忽視了!彼粲,在改革現(xiàn)有教育體制的同時,加強與受教育者的溝通尤為重要。(方列 李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