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母親在荔江酒店生日酒宴過得不愉快,“黑龍會”老大馮志希就帶著“馬仔”前往該酒店滋事,霸占著座位不點菜。昨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繼續審理以馮志希為首的“80后黑幫”“黑龍會”案,在法庭舉證階段和辯論階段又爆出“黑龍會”的種種劣行。
酒店霸位為母出氣
據起訴書指控,該涉黑組織為牟取非法利益,多次前往廣州市白云區竹料荔江酒店尋釁滋事,強收保護費。
對于該項指控,“黑老大”馮志希的辯護人指出,他們到荔江酒店滋事,起因是馮志希的母親生日過得不愉快。據悉,因嫌酒店的菜不好,導致其母生日過得不愉快,馮志希遂帶領“馬仔”進入酒店鬧事,占著位置不點菜。
在校生逃課當“馬仔”
19歲的馮浩峰,綽號“阿峰”,是“黑龍會”的“馬仔”。
為減輕馮浩峰的罪行,其辯護人稱馮浩峰還是“在校學生”,“只有周六、周日才回家”,“和這些黑幫成員接觸得比較少,一些違法的活動也沒有參加”。為此,他們還拿來馮浩峰的兩份在校證書作證。
對于這項證據,主訴檢察官張雁昌明確指出,這份在校證明尚不能確定是否真實。即使真的證明他是“在校學生”,也并不足以證明他就沒有參加該涉黑組織。因為,在該案中也存在不少在校學生缺課、逃課參與黑社會組織的情況,由于他們沒有參加具體的犯罪行動,且犯罪情節輕微,年齡較小,所以沒有被提起公訴。
對此,辯護律師在庭上強調,在校學生加入“黑龍會”都是自愿的,沒有人威脅、恐嚇他們。
庭審現場
“挑燈”夜審進行法庭教育
昨晚6時已過,為如期完成庭審程序,審判長決定“挑燈”夜審。經過短暫的休庭,晚7時許,馮某文、馮某峰、馮某杰等三名在犯罪時還未滿18周歲的被告人走上被告席,開始進行一項少年庭特有的程序———接受法庭教育。
首先由社會調查員當庭宣讀了社會調查報告,就三名少年被告平日在學校、家庭、社會的表現進行了客觀的闡述。三名被告均表示“愿意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最后陳述
“黑老大”拒不認罪 “黑老二”痛心悔過
法庭教育結束后,14名被告齊齊被帶上法庭進行最后陳述。
“黑老大”馮志希直到此刻仍拒不承認自己組建了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并且沒有道歉之意。其弟弟馮志釗則顯得痛心疾首,他說“事到如今,我為自己給被害人及其家屬帶來的不幸,以及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感到愧疚……愿意按照法院的判決從家里籌錢進行賠償!
其他眾被告人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了悔意和歉意,蕭浩敏更表示“希望將來改造后自己賺錢賠償給被害人。”
一聲槌響,法官宣布閉庭,將擇日宣判。
案后分析
從“一起玩”到犯了罪 17歲少年懵懂走入“黑龍會”
一幫“80后”的小青年是怎么走入這個涉黑組織的?庭審中,大部分被告人在描述這個黑社會組織時都用了這樣的字眼“我們是一起玩的”,“我們只知道朋友一起玩,但沒想過這個就是黑社會”。多名辯護人也在庭上指出,這是一幫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年輕人,他們涉世未深,對于黑社會在主觀認識上模糊不清,出于初入社會的無奈和迷茫,他們才誤入歧途。
或許,年僅17歲的馮某杰加入黑社會組織的過程更能說明問題,他是14名被告人中年紀最小的。
馮某杰的辯護人稱,今日坐在法庭之上的被告人馮某杰曾經也是一名“三好學生”,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黑老大”馮志希,出于崇拜和感恩的心理,他被拉攏腐蝕。
馮某杰加入“黑龍會”時,是在一張白紙上簽了自己的名字。他認為,“都是一起玩的朋友,簽個字沒什么大問題”。第一次參與犯罪行動時,他甚至未滿16歲。
一個未滿16歲的孩子意識懵懂,他以為替人“看場”是正當職業,以為毆打兩名被害人致死是在“抓小偷”,以為打死毒販爭生意是在“懲治賣假藥的販子”。
在犯罪過程中,馮某杰的行為也表現出種種矛盾和無奈,他會給被毆打的被害人水喝,也會在作案后打110報警救人。辯護律師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馮某杰也是“黑社會”的受害者,他受害的方式是今天坐在了法庭被告席上。
●城鄉接合部誘發涉黑組織
“黑龍會”案主訴檢察官張雁昌認為,這群“80后”的年輕人走入黑社會性質組織有多重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經濟基礎的問題,這幫年輕人的出生地和作案地大都在白云區的城鄉接合部,這一區域一直都是案件多發地,引發犯罪的誘因比較多,外部環境給他們提供了犯罪的土壤。
●過早輟學接觸社會
張雁昌還感嘆:“現在的未成年人成熟得太早了,很難想象,法庭上稚氣未脫的這幫孩子能干這么多壞事情來!
在該案中,有10名被告人文化程度均為小學。張雁昌認為,由于教育的缺失,導致這幫未成年人接觸社會的時間太早了,這種“早接觸”有益也有害,在心智未成熟時,就迅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容易誤入歧途。而未成年人過早接觸社會也是犯罪低齡化的重要原因。
另外,父母的忽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該案中,被告人馮某杰的家中有一個生病的弟弟,父母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生病的孩子身上,而對馮某杰則疏于教育。
●社會糾正機制不健全
當下社會糾正機制的不健全也是“80后黑幫”出現的重要誘因。張雁昌表示,現在整個法學界都在探討對未成年人的懲戒采取哪一種方式更好,懲戒過輕達不到效果,懲戒過重容易誘發逆反心理,導致未成年人變本加厲,出獄之后繼續犯罪。對于犯了罪的未成年人該怎樣教育,現在也一直沒有探討出一個很好的社會糾正機制。張雁昌說,“這個問題總是在研究,但總是很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