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寧可一睜眼擔心公司的生意不好,也不愿像現在一樣每天早上醒來就開始發愁孩子的學習。做生意可能有賠有賺,但孩子一旦對學習沒了興趣,對我們來說可就是賠一生了。”梁女士最近像個祥林嫂似的,類似的話一遍遍向別人說起。
她的孩子今年中考,但學習起來就像給別人學的,大人盯得緊就看兩眼,不盯就玩自己的。不是發短信、看電視,就是上網聊天。考試前,兒子有時也知道著急,但光著急不用功。
“這和我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有關,從小他幾乎是要什么給什么,人長大了,可是對什么似乎都沒欲望了。”梁女士的嘮叨經常會加上這樣的自責。
沒得到一支筆的獎勵家長為了安慰孩子買來十支
梁女士的兒子小宇從小是個寵兒。無論是在爺爺奶奶家、還是在姥姥姥爺家,他都是第三代中第一個出生的孩子。還沒出生時,他就受到所有人的關注。出生后,玩具、零食、漂亮衣服,幾乎是要什么有什么。剛開始時,甚至是全家人比著給他買東西,今天這個親戚下班帶回一個好玩的,明天又有人帶好吃的來。
梁女士和丈夫也是盡自己所能給他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我們是從物質短缺時期過來的,不想讓孩子受什么委屈。看到別的小孩有,而他沒有,我們心里就難受。”梁女士記得,剛上小學時,有一次班里評小紅花,獎勵是一支鉛筆,小宇因為有一次忘帶作業沒有得到,哭著回家。梁女士看到孩子哭的傷心,竟然立刻出去買來10支。
就這樣,家里所有的人都記得這個孩子小時候的優點:“從來沒像有的小孩一樣撒潑,不給買什么就大鬧,他從不哭鬧要什么。”后來小宇想起來,這是因為那時候家里人多,自己想要什么,這個人不給,別人可能就會偷偷買回,自己沒有必要再去哭鬧。“這道理我很小就悟出來了。”小宇想起這些,還覺得自己挺聰明的。
慢慢的,父母也發現這樣下去不行,想要什么東西不用費勁就能得到,對孩子以后的成長不利。他們想過改變一下教育方法,可根本行不通。
有一次小宇想要一個MP3播放器,小姨主動說,你要是期末考好了,我就給你買一個。考試成績出來了,小宇考得一塌糊涂。但是小姨第二天還是拿來一個精美的MP3。而條件則改成“這次就算了,下次一定考好”。
“看到小孩想要什么卻得不到的那種眼神,我就心軟了。”小姨的這種心軟,是全家人的通病,也一直持續了十幾年。
后來,梁女士和丈夫一起做生意,家里經濟條件更好了。車子好,房子也好。從小宇上小學開始,就是父母用車接送,這在汽車還不普及時,很讓別的同學羨慕。
一開始物質激勵對小宇學習還能起一定作用,考不好,他也覺得難為情。可到后來,考得好時有獎勵,考得不好懲罰也從不兌現。物質與學習,在什么條件下都是對等的,學習對于小宇成了無所謂的事。
小宇的成績一直不好。小升初時,只考了B級,這樣的成績只能上一個非常普通的中學。幾乎是全家總動員,通過很硬的關系,小宇上了區里最好的中學。
“我們怎么跟小宇比,每天高級車接送,成績不好還能上好中學。”這是同學的話,小宇也這樣認為。
失去競爭力反而拿別人的失敗來安慰自己
就這樣小宇到了一所非常好的中學,但他的成績根本不能和大部分憑分數考進來的同學相比,一個學期后,他很難逃脫成績墊底的厄運。小宇的父母意識到這樣下去這個孩子就完了,沒辦法又把他轉到了一所很普通的學校。之后,父母對于小宇的學習盯得更緊了,但小宇根本提不起興趣來。
今年過年時,本來沒有達到考試要求的小宇像往年一樣,所有提前制定的懲罰和獎勵都去了爪哇國,誰也不提當時“要是考試都及格了,就買NIKE鞋,否則不買”的約定。
為了買到中意的最新款,他和媽媽跑了好幾個商店。父母和他商量買一雙李寧牌的怎么樣,這個牌子最近有許多新樣子很好看。但小宇堅決不同意:“不要!現在我們班最差的也穿喬丹。”
要中考了,可小宇沒有一點緊迫感。他總在幻想:“我要是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又怎么樣?還不像我表姐一樣。”
表姐小時候成績一直非常好,高考時發揮失常,只考上一所市屬大學。畢業時,表姐找了幾份工作,都不滿意,后來除了公務員,什么工作都看不上,可又不幸做了公務員考試的“炮灰”。最近,她就在家里待著,不想去找工作,理由是給別人打工沒意思,掙的錢還不如現在父母給自己的零用錢多。
小宇感到自己在學習方面沒有競爭力了,就經常自我安慰說:“按我的成績,以后最多考一所二類大學,之后就會像我表姐一樣,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那我現在努力什么呀?”
物質上的富足,讓小宇不知道精神上的追求在哪里。也沒有明確的愛好,更不知今后自己能干什么。
“我爸爸當時念書,是為了上大學,在城市里找一份好工作,不用在農村種地;我的爸爸媽媽努力辦公司,是為了買房買車,現在我們都有了,那我努力是為了什么?”
其實個子高高的小宇還是一個很好的孩子,也知道心疼父母。可就是在學習上一點動力都沒有。
小宇的媽媽看到一種理論,名字為“腐爛的臍帶”,這種理論把父母兒女之間矛盾的關系,比作一根即將腐爛的臍帶,讓人厭惡,卻無法割斷。
讓“適度不滿足”的欲望培育夢想
和小宇家的教育方式不同,梁女士的一位同事在應對孩子的需求時,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同事有個六七歲的女兒,很想給自己的芭比娃娃買一套家具,可是同事一直沒有答應她。正好女兒要參加一次鋼琴比賽,媽媽就給她定了一個目標:“如果能進決賽就可以買。”小女孩為了這套玩具家具,一段時間內練琴非常主動,到時間就自己坐在鋼琴前。而且再也不跟家長就一首曲子要彈多少遍而討價還價。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女兒參加了預賽,以并不算太好的成績進入了決賽。這時,女兒要求買“家具”,但媽媽還是不松口:“現在買可以,但是只能買一套小的,如果想要大的,要等你決賽拿了名次才能買。”女兒想了一會兒,還是決定參加決賽后再買,因為她還是喜歡那套家具全的,不僅有床、衣柜、梳妝臺,還有書架和沙發呢!
又堅持了一個星期的練習,決賽時,女兒發揮得很好,竟然得了這個組的前幾名,意外地得到了300元的獎金。小姑娘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掙”來了錢!全家高興地到商場,讓小女孩自己挑了一套芭比的家具,女兒還用剩下的錢順便給自己剛出生的小表弟買了一個小玩具。
“‘適度不滿足’可以讓孩子再跳一下,讓她在各方面有種動力,當然小時候可以用物質‘誘惑’為主。之后,轉為對知識學習的目標,再往后可能就是理想了。”這是這位母親的體會,她記得看過一個非常典型的教子案例,時刻提醒自己讓孩子保持好奇心、有“欲望”的同時,還要保護兒童的夢想。
這個案例是:“在很多年前,一個小孩子在院子里玩,媽媽在屋里做飯。飯熟了,媽媽叫孩子回來吃飯,孩子說我要去月亮上玩,媽媽說去吧,別忘了回來吃晚飯。這個小男孩后來真的上了月球,他就是前蘇聯的加加林。要特別看重孩子的夢想,要創造機會讓孩子產生夢想,讓他有動力。” 本報記者 李新玲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