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求職者被問到“職業理想”的時候,給出的答案是:月薪過萬,或者進入全球500強企業。
我們常認為,理想就是實現某些物質利益,比如錢、名譽或者地位。我的一位同事,在認為自己賺夠了錢之后,說了聲“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環球旅行了。當時他才三十多歲。然而幾個月后,他發現自己當初的決定是錯的,他不用擔心溫飽,但并不快樂。因為真正的快樂來自于工作的過程,而不是由它獲得的報酬。
所以,在確立職業理想時要考慮到這個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職業理想。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在于擁有多少錢,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義的工作。還有一些研究告訴我們,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錢的人會賺到更多錢。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求職者都記住一句話:事業比金錢重要,機會比安穩重要,未來比今天重要。
用大學四年做職業規劃
很多求職者說,剛開始找工作時還有目標,現在是越找越沒有標準,感到很迷茫。我想說的是,如果大學四年(甚至更長的求學時間)里沒有培養起自己的理想,那么,迷茫是正常的。
求學十幾年目標就是考上大學,這是家長為你們樹立的“理想”。而現在大學畢業了,面對求職,沒人告訴你該做什么了,于是迷茫產生了。那么,如何擺脫這種迷茫呢?當然是做人生規劃,讓自己有個目標。但是,這不是一步登天的過程,理想不是一天就能樹立的。
我一直建議大學四年的時間應該用來做人生規劃,當然也包括樹立職業理想。大一大二是理解自己的過程:你喜歡什么,適合做什么,這些問題應該得到解決。我大學時選了很多不務正業、奇奇怪怪的課,都跟自己的專業沒什么關系。但是這些課讓我知道了自己的興趣在哪里,這是我最大的收獲,也是我確立職業理想的基礎。
到了大三大四,你們的疑惑就不該指向自己了,而應該更多地去理解外界。比如我想做的這個行業現在發展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公司能提供相關工作機會?如果要得到這些工作機會,我需要做哪些準備?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你就逐漸樹立了自己的職業理想,而且初步探索了一條通向理想的路。
先就業再擇業不是妥協
鑒于緊張的就業形勢,我建議求職者“先就業再擇業”。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決定終生。一個人一生換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很多時候,職業理想需要一個曲折實現的過程。
很多人說:“不管怎么樣我一定要實現目標,做不到我也要拼命去試。”其實這不見得是件好事。我建議大家采用“兩步計劃”來實現職業理想。假如你設定了一個目標,不要一畢業就想馬上實現,好像做不到這輩子就算完了。你應該告訴自己:這個理想很好,我實現它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目前可能性不大,那么我應該做些什么讓我能夠離它更近一步。
在此,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在美國讀大學的學生,他所在的學校不算很好,他的成績還算可以。他立志進入 Google工作,問我有沒有這個可能。在問了他一些基礎知識后,我發現他很聰明,但專業知識不夠扎實,我不認為目前的他有機會進入Google。因此我對他說:“現在還很難,但如果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他繼續問:“我能做些什么事讓這個可能性最大化呢?”于是,我建議他去讀碩士,并向他推薦了 Google很喜歡的一所大學———加拿大的滑鐵盧大學,因為它的計算機學院教學務實,而且入學還算容易,學費也不貴。兩年后他拿到了碩士學位,現在已經進入Google工作。 (李開復 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