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曾獲3.2萬元校方獎勵
造假者劉濤和鐘華是如何在同一刊物上兩年發表70篇論文的呢?
兩名當事人拒絕接受任何媒體采訪,對于他們的論文發表經過,校方也未具體透露。
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個細節,按照該校的學術論文獎勵辦法,大量發表論文的鐘華和劉濤曾獲得學校3.2萬元的獎勵。
根據2006年1月1日起執行的《井岡山學院科研工作獎勵辦法(試行)》:在《科學》、《自然》上發表一篇學術論文獎勵10萬元;在該校規定的A類學術刊物上發表一篇學術論文獎勵3000元,B類獎勵2000元,C類獎勵1000元。
另外,凡當年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或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檢索的光盤版提供的SCI、SCIE、EI、ISTP國際權威檢索刊物及SSCI、A&HCI中收錄的學術論文,附加獎勵按下列標準執行:SCI(科學引文索引)5000元/篇,EI(工程索引)4000元/篇,SCIE(擴展的科學引文索引)4000元/篇,ISTP(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4000元/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4000元/篇,A&HCI(人文藝術科學引文索引) 4000元/篇。凡論文在其他國外檢索文獻上收錄的,附加獎勵1000元(含網絡版)。而且上述所獎勵的學術論文的第一作者必須是該校教職工或學生,且該校為第一署名單位。
井岡山大學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近3年來鐘華和劉濤因發表論文數量過大,曾經引起部分同事和該校科研處的懷疑,但學校未予深查和追究。
宣傳部負責人坦承,化學化工學院還有10多名老師也在《晶體學報》發表過論文,不過他否認了記者提出的“是否還可能存在偽造數據發表論文”的問題。這位負責人還表示,鐘華和劉濤是通過《晶體學報》網上公布的聯系方式進行投稿,屬個人行為。
“對中國學術界負面影響很大”
“70篇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如果確實是造假,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事件。”黃勇研究員說,“這會給中國科學界的國際信譽造成較大的影響。”
“縱觀世界科學史,造假事件發生過很多,但是數量如此龐大的,確實很少見。”作為多年從事科學出版的國際專家,世界最大科技出版集團愛思唯爾科技部中國區總裁張玉國認為:“這個事件對中國學術界負面影響很大,對發表這些論文的《晶體學報》雜志也有負面影響。”
“《晶體學報》的社論稱,他們還在持續調查中。或許還有更多涉嫌造假的論文沒有被發現。”張玉國說:“這么大量的造假論文,浪費和欺騙了眾多專家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十分惡劣。”
《晶體學報》E卷半數文章來自中國
據調查,井岡山大學兩名教師涉嫌偽造數據的論文大多發表在《晶體學報E卷:結構報告網絡版》上。記者約請了國內權威學術雜志的一位資深編輯,去查詢該雜志的有關情況,結果發現了更令人吃驚的信息。
查詢結果表明,中國已經連續幾年在《晶體學報E卷:結構報告網絡版》發文排在第一位,2005—2008年9月該雜志共發文近1.5萬篇,中國籍作者發文超過7500篇,占該雜志總文章的半數。
更讓人吃驚的是,其中一位作者是黑龍江大學的Shan Gao,自2004年至2009年,在《晶體學報E卷:結構報告網絡版》中發表的論文為279篇。與這位作者相比,井岡山大學這兩位講師的發文數量還算比較少的。
為何《晶體學報》被中國學者如此鐘情?專家分析說,一方面,該雜志類型屬于“晶體結構的數據庫,門檻比較低,只要你解出的結構從未有人報道過,該雜志就會接受你的論文”;另一方面,該雜志上發表的文章是SCI或者SCI擴展級,這對某些想在國際三大檢索上發表文章的“學者”,是很有吸引力的。
“《晶體學報》依據解出的晶體難易程度等分卷發表,分為A、B、C、D、E等不同的專輯,其中E卷的影響因子最小,其次是C卷,而這兩卷恰恰是中國文章最多的。”這位專家說。(本報記者 趙亞輝 任江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