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媒體報道和網絡視頻之后,很多同學好意勸他,中國社會需要的是沉穩低調。連父親也覺得兒子有些年輕氣盛,對人生社會的看法過于理想化。
每到這時,匡超總是反駁說,毛澤東年輕時就在《湘江評論》上撰文,“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周恩來上中學時也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哪個不是狂得一塌糊涂?只是當時沒有互聯網來讓人品評而已。
“不一定接受,但我能夠欣賞。”在學工處主任高蔚云看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似乎就是不斷收斂自己、藏起鋒芒的過程,但在匡超身上難能可貴的正是他保持自我的精神氣質。
站在高等學府的門前,這個高中生如今已經能夠感受到社會的壓力,但他仍在刻意保持距離。
如今最熱的話題之一是大學生就業,匡超發現連高中生也開始未雨綢繆。理科生愿意選工科,數學好的爭著學金融,因為“工作好找,賺錢多”。匡超并不打算過早地圈定自己的未來,他覺得如果能上北大,就選擇實行通識教育理念的元培實驗班,晚兩年再確定專業。
有好友評價,匡超是個“過激的理想主義者”。而他自己則覺得:“如果真是這樣,我選擇保持一分稚氣,至少無愧我心。”
有一次,他在附中門前的馬路上走,碰見一位乞討者帶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在爭搶一瓶討來的“營養快線”,后來不慎打翻在地上。那位乞討的父親馬上站起來,“啪啪兩個巴掌,特別用力的兩個巴掌”。
也許是聽多了關于“乞討者是騙子”的故事,很多人漠然地走過。匡超卻百感交集,他把身上所有的錢掏出來給了他們。一瞬間突然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幫助這些人。“如果我被北大錄取,有機會要把中國的農村轉一轉。我出生在農村,但蘇南的農村不是真正的農村。”他欣賞奧巴馬在上海對話中國青年時說的一句話:“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心中裝著的不光是自己,還有民族,還有國家。”
他表示,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棱角,后來被磨平了。“我現在只希望有很多棱角,被磨掉一點兒,至少還剩一點兒。”
如今,被推薦上北大的匡超無暇顧及由此帶來的余波。他正忙著組織班上的“內閣成員”,針對本班期中考試整體滑坡的問題,拿出一整套整改方案。同時,不顧自己“形象不算上佳”的事實,仍在爭取作為學生形象大使,代表南京市申辦2014年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而對于最近發生在他身上的風風雨雨,他引用了一句在南師附中學生中流傳甚廣的話:“二十年后,這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