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九月二十八日電(鄒瑞玥)二十八日出爐的“上海大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象與記憶調查”報告顯示,近百分之八十三的受訪者對祖國母親都懷有一種熱愛之情,同時,受訪者也顯示出對共和國歷史理性的認知與表達方式。
課題組負責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廖圣清博士介紹說,本次調查旨在了解當代大學生對新中國六十年歷史的記憶與印象,力圖探知在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八零”后、“九零”后大學生的歷史感、愛國心。
課題組在上海六十多所大學中隨機抽取十八所大學九百五十名大學生,回收九百零六份有效問卷,問卷范圍包括共和國各時期的歷史、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的基本情況等,還有受訪大學生自己對共和國情感的描述。
調查問卷有這樣一題:如果把共和國比作母親,她在您心中的形象是怎樣的?根據被調查者的回答,“偉大”、“慈祥”、“和藹”三詞出現的頻率最高。
報告顯示,當代大學生對共和國六十年發展歷程最集中的評價為“艱辛”、“曲折”、“坎坷”;大多數大學生對于共和國前三十年歷史雖然抱有興趣但了解不足,新中國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香港澳門回歸、北京奧運等是當代大學生對共和國六十年記憶最深刻的歷史事件,而在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中,政治領袖獨領風騷,鄧小平、毛澤東、周恩來位居前三。
相較于一九七九年錢的共和國歷史,近三十年對調查對象來說更為親近、熟悉。尤其是九十年代以來,大學生對這段歷史的獲取從被動接受者轉為了主動尋覓者。他們通過親身經歷、媒體網絡等多元渠道了解,印象更為清晰;個人興趣、歷史知識的空白,成為大學生意圖了解共和國歷史的重要原因。
調查還顯示,當代大學生主要通過網絡、手機等媒體接觸社會,了解國內、國外社會動態,目前最關心的方面是個人前途、國家經濟、國際形勢。
值得一提的是,九百零六份有效問卷中,有兩份問卷將“我”、“我自己”作為了共和國六十年印象最深的人物。這說明在大學生的視野中,歷史的親歷者同樣可以作為歷史的書寫者,用雙腳丈量土地、用雙手指點江山。出現這樣的個性答卷,充分彰顯了大學生作為當代歷史書寫者的豪邁和果敢。
此外,有六份問卷分別將“爸爸”、“媽媽”題名為共和國六十年印象最深的人物。這也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正將英雄與老百姓之間劃上等號,對于他們來說,自己的父母賦予自己生命,讓自己能夠親歷歷史、書寫歷史,他們對自己尤為重要。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康凱同學表示:“當代大學生的個性體現在善于表現自己,希望被關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當然,我們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