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內,無論普通助教,還是教授博導,觸犯了什么學術規范,就以相應的學術規制論處。
7月15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學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該校副校長黃慶的博士學位論文抄襲事實成立,且性質較為嚴重,決定取消黃慶的博士學位,撤銷其研究生導師資格,并將處理結果上報國務院學位辦備案。(7月16日《中國青年報》)
以學術治學術,才是大學自救的正路。大學之內,無論普通助教,還是教授博導,觸犯了什么學術規范,就以相應的學術規制論處。既不必因某某人身為大學行政官員,而罪加幾等;也不能因其身份,而罪減幾分。至于此人是否還適宜管理學校,自當另有行政管理的規范去考量,有干部任用的條例去評定,有校內民聲的傾向去鉗制,與學術處置,莫混為一談。
中國大學當下的行政與學術不分,廣被詬病。此局面的形成,既是歷史積淀而來,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尚在路上的必然,也是近年來高校建設“車速”過快而帶來的階段震蕩,是大學浮躁的成因,也是結果。若想改變這一局面,從時間上看,恐非短時之功;從路徑上看,也不像某些人提議的那樣,只需將校內的行政管理者與治學從教者簡單分開即可。
因為,想將這兩者徹底分開是很難的。國外名校,亦非此法。校、院、系、室各級行政首長,固然可由純粹的行政管理人才擔當,但也不過是些補充,主流來源仍需從教授中選拔。真正要做的,不是將人頭分開,而是將機制分開,將行政管理機制與學術管理機制劃分為鐵道線的左右兩根鋼軌,并行不悖,相互扶持和制約。
客觀地說,這樣的機制分立,于我國高校之內,早就有所嘗試和建設。但嘗試得不夠解放思想,建設得不夠徹底堅決。干擾這一建設的主要因素,在于行政力量對學術力量的過多干涉,導致學術管理機制無法相對獨立地運轉。進一步改革的要點,在于建立規制,令那些在一段時間內擔任了行政管理職責者,于學術領域減少發言權,甚至遵循回避原則,放棄發言權。
時下似乎正好相反。行政管理者在學術上的發言權,不僅沒有回避和放棄,反而得以加大。這就將高校學術管理機制的建設,悶死在了井蓋之下,無法正常生長。對學術不端的監督和評判,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應有的學術標準,而異化為行政標準。此背景下,一旦行政者自身的學術行為出了問題,更容易誘發左手處理右手的尷尬局面。
高校改革,并不是要消滅行政、只尊學術,而是逐步走向“小行政、大學術”。校長為教授和學生服務,學術標準與學術道德得到由衷的尊敬和制度化的維護。一校之內,無論長幼尊卑,大家只對大師鞠躬,對學術鞠躬,而不是向權力鞠躬。
□楊禹(媒體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