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抄襲在學術界幾乎已算不得新聞了,我們姑且以遼大的調查結果為準,相信陸教授只是為了幫學生發表論文才署名的。
這位在讀博士抄襲的原文在學術圈里算是有點小影響的一篇文章。結果,陸教授本人閱讀修改后同意簽上自己大名,權威的學術期刊編輯也完全沒有鑒別能力地照刊照發。二者難道能夠脫得了失察的干系、一臉無辜地扮演受牽連者的角色嗎?
教授、學術期刊,原本都應該是專業學術水平的評判者、學術秩序的把關人,自有大眾不及的學術眼光、視野和影響力,如今反而要由他人來揭發,其失職的過失和緣由,實在很需要自我省思。
教授們也許是無奈的。如今研究生必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才能畢業,而如果沒有導師的名氣、人脈與關系,想發論文基本屬于不可能,怎忍心不借大名一用?學生是無奈的——辛苦寫成的論文給人掛名,非萬不得已誰會去做?
多年來,高校和學術界一面打假聲不斷、被揭露一件便狠狠處理一件,一面又是喊冤叫屈聲音貫耳,學術腐敗怪圈里的相關人等都能面露無辜、無奈。我們的習慣是,將所有問題歸咎于抽象的大而空蕩、無人需要負責任的“體系”“機制”。然而機制何來?從制訂到執行者,恐怕也都是學術圈中人。
也許,每一個人的無辜、無奈、無為,才是學術腐敗的深層土壤,學術造假、抄襲成了未來學術接班人們不以為恥的群體行為;而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則使得教授、學者、高校、學術期刊在堅持學術水準方面放棄陣地,放棄操守。
如果,作為社會道德的監督與維護者、有最嚴謹周正的知識分子,都不能真正直面問題、檢討自身的話,那么學術體面與學者尊嚴恐怕只剩哀嘆“世風日下”一途,而整個社會的未來道德走向,著實堪憂。(姜泓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