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因不知道給小孩兒取什么名字而抓狂?您是否厭煩了一個人逛街、旅游?您是否在為室內裝修而苦惱?如果有這些需要,您都可以聯系我。”小凡的名片上,寫著“自由職業”幾個字。
小凡去年畢業于北京某高校設計專業,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我理想的職業不是‘朝九晚五’、‘兩點一線’,我更愿意當自由職業者。至少我沒在金融危機里‘宅著’,還月入近5000元。”
如今,很多像小凡這樣的人同樣能夠自食其力,他們通過打一份或者多份零工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人把他們叫做“隱性就業族”。翻譯、自由撰稿、室內設計或網上開店,這些行業里就聚集了不少“隱性就業族”。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新浪網,對1118人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59%的人表示自己身邊存在“隱性就業族”。
“隱性就業”是金融冬天里就業的權宜之計?
據了解,很多高校在就業率統計中,包括了隱性就業人數。以上海市某師范大學為例,該校2005屆本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7.53%,其中隱性就業比例高達30.41%。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隱性就業族”的人數會有所增加嗎?
本次調查顯示,66%的人明確表示會考慮“隱性就業”,也有34%的人表示“沒有考慮過”。
“這樣的方式更自由,也更積極!毙》采磉呌惺畞韨“隱性就業”的朋友,都是這兩年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偶爾聚在一起閑聊工作心得!叭缃窈芏嘤萌藛挝灰笥袃赡旯ぷ鹘涷灒瑢獙卯厴I生拒之門外,所以‘隱性就業’不失為一種就業前的‘熱身’!毙》舱f,金融危機下他們不想“貓冬”。趁著這個時候充電,積累經驗,只是一個緩兵之計。等過了金融危機,他們還是希望能夠正規就業。
調查中,13%的人贊同小凡的觀點,認為“隱性就業”是金融危機下就業形勢趨緊時的權宜之計,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和技能,增加將來就業的砝碼。同時,26%的人認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有興趣和更為自由的生活方式,于是出現“隱性就業族”;19%的人認為“隱性就業”不是人人都行,畢業生不能盲目選擇“隱性就業”。
花君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三年前,剛畢業的他決定“拋開陳舊觀念自立門戶”,做起了自由翻譯!拔易约航藗網站,對要來中國旅游的外賓發出邀請,做他們的‘貼身導游’。但月入萬元的我卻討不到老婆!被ňρ裕噙^幾回親,對方家長一聽他是“自由職業者”便臉色大變,之后就沒有下文了!耙驗槲覀儗淼纳顩]有保障啊,誰愿意把女兒托付給我呢?”花君說,經歷過幾次失敗的相親后,加上現在生意不如往年,他一心想加入求職正規軍。
調查顯示,對于“隱性就業者”,12%的人首肯國家應予立法保護,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11%的人認為,要維護“隱性就業者”的權利,首先應該將其納入社會保障體系;9%的人認為社會首先應對“隱性就業者”多一點理解和支持。
“‘隱性就業’確實能解決金融危機下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楊立雄說,但是目前來看,“隱性就業”只是把問題和矛盾后延了,沒有治本,“我國老齡化時代步步逼近,人的壽命在增長,一些年輕人還沒有意識到參與社會保險的重要性。但他們終將老去,也終將需要醫療和養老保障。”
楊立雄認為,如果要以“隱性就業”的方式根本解決當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就必須將他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暗捎谶@個群體流動性大,統計有困難,加上他們收入不穩定,硬性要求他們個人負擔社會保險是不可能的。國家只有通過引導的方式吸引他們參保。比如對非正規就業者可以讓他們個人交20%的養老保險,國家出8%;個人交6%的醫療保險,國家出2%!背酥,如何交納個人所得稅,也是一個急待解決的新課題。
此外,楊立雄還建議非正規就業者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比如北京市,參加該保險的人一年要繳納100多元,國家補貼300多元。這樣一來,非正規就業者也有了保障,另一方面也穩定了國家秩序,減輕了國家的負擔,緩解了金融危機下的就業困難情況!
50%的人認為推出“準就業”機制是當前的務實之舉
為了緩解金融危機下的就業難問題,2008年12月19日,國家推出“準就業”機制,預計明年將解決100萬以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據了解,“準就業”是學生在“待業”與正式“上崗就業”之間的過渡階段,最早由教育部下屬的國家軟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創造并推出的。有網友留言表示:“‘準就業’機制是另一種解決金融危機下就業難問題的緩兵之計。”
調查顯示,50%的人認為,“準就業”當然比不上“一步到位”的就業,然而在現實背景下,卻不失為務實之舉;49%的人認為,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準就業”能彌補學生的這一缺憾,為學生擇業提供機遇;26%的人認為,“準就業”制度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一個好辦法;25%的人認為,“準就業”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準就業者”的人數也有待擴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喬新生指出,大學生在就業前的實習環節存在缺失,國家在分配教育經費、制訂教育規劃時,并沒有把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培訓納入到規劃之中。如今國家推行大學生“準就業”機制正是在努力探索和解決這個問題,是明智之舉。
“但要正式啟動‘準就業’機制還需要諸多條件!眴绦律淌谡J為,高等院校應當在資源配置方面做出重大調整,建立必要的就業前培訓設施,添置必要的培訓模擬裝備,大膽引進就業培訓專項人才;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各個高校就業人數,提供相應的配套資金;企業也可以參與就業前培訓計劃,優先錄用合格的崗位人才。(肖舒楠)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