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老王和妻子上午9點就在餐館里忙乎著,等候客人。
餐館前面兩幅約1米寬、1.5米高的喜報,“祝賀王浩同學金榜題名”、“湖北警官學院,荊楚衛士搖籃”映入眼簾,前面的是酒店贈送的,后面的是老王自己找人做的。
老王的小兒子王浩今年考上了湖北警官學院,是家族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男孩子,這讓一家人喜不自禁,但看著錄取通知書上那總計1.5萬多元的各種費用,老王傻眼了。
老王是湖北省麻城市中一鎮鄉鎮機關里的一名小職員,全家靠他每年1.3萬多元的固定工資生活,女兒正在一所重點大學讀大三,第一年7000多元的開學費用也是靠請客收的禮金湊齊的,現在家里已欠下了3萬多元的債款。今年開學,兩個孩子的學雜費總共有兩萬多元,再加上一年七八千元的生活費,老王愁得睡不著覺。
“借點,貸點,再就是升學宴上收禮錢湊點,看能不能過關。”老王無奈地說。自兒子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天起,他和妻子就在籌備升學宴的事,定日子,送請帖,統計客人數目,訂酒席,夫妻倆希望這次能多收點禮錢,為孩子湊點學費,其余的靠貸款解決。
碰巧的是,今年老王單位里一位領導的孩子8月16日也要辦升學宴,出于考慮,老王將日子定在8月10日,搶在領導前面請。
“領導請客的檔次肯定要比我們高,他要在前面請了,就相當于立下了標準,請客的規模和禮金多多少少都要參考一下,這讓自己和同事都會為難和尷尬。”老王還提到,今年物價上漲,成本高了很多,同樣的一桌酒席比去年漲了近100元,他和妻子估計宴席禮錢最多能收兩三千元,學費還差一大截。
請客前一天,老王一天沒出門,不停地給客人打電話,確認客人人數,預計客人有100多人,有15桌,親朋好友、同事,能來的都請了。
11點左右,客人陸續到了。客人來了第一件事就是找女主人,單獨將包好的禮金交到她手里。
在飯桌上,坐在一起的幾個親戚悄聲打聽著彼此送的禮錢。打聽了一圈,王浩的嬸嬸臉色突變,她和丈夫對視了一下遞了個眼神便埋頭不語,在飯桌上這對夫妻吃得無聲無息,還沒吃完就迅速下了桌子。
王浩的叔叔在鄉下務農,這次靠賣豬湊了220元錢,以為送了個“重禮”,哪知道飯桌上一比,還是他家送的最少。
2004年王浩的姐姐考大學,叔叔靠賣棉花送了150元,那次別的親戚都送了200元到500元,今年特意加了些,但還是最少的。
“沒辦法,只有這么多了。”王浩的叔叔說。
“這學校出來找工作比較容易,我兩個孩子沒念什么書,將來還要沾他的光呢,多送點禮錢我們心甘情愿。”王浩的二姨說,她家這次送的禮是最重的,在飯桌上,她的話語最多,時不時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宴席過后回到家,老王和妻子就開始撲在桌上“做算術”了,姑媽家300、小妹家500、表弟家200……老王認真地在本子上記錄著,這些禮錢今后還要還。除去請客的成本,凈收5000多元,比預期的多,學雜費剛好湊了個零頭,老王已經很滿足了,這5000多元相當于他半年的收入。
老王當天很走運。散席半個小時后,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他一方面擔心遠處的客人會淋到雨,另一方面慶幸這場雨沒有提前到來,否則就有一部分客人會推辭不來,那么禮金就會少收很多。
8月11日,老王馬上就還了一份人情債,同村的王緒明兒子考上了中國地質大學,也辦升學宴。
他家請客王緒明也來了,還送了200元,老王回禮就多加了60元。
“禮錢最后都要還,負擔也不小,其實長遠來看并不劃算,它最大的好處就是短時間內能湊到一筆錢。”老王說。(甘曉帆 李潤文)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