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公眾對一些學術腐敗現象頗感痛心的當下,一條消息再次刺激了大家的神經。《人民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大學排行榜》負責人武書連,2004年和2006年兩次受邀到成都理工大學作講座,每次學校都支付講座費數萬元。此后,該校在排行榜中名次上升,從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 2007年的92名。但是,隨后又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
這像是個通俗版的“東窗事發”案例。收了錢,沒把事辦好,出錢人不滿意,就跳出來告發了。但這個案例,首次揭穿了大學排行榜“偽公正”的真相。之前雖有人揭發有排行榜制作機構上門索“贊助”,排行榜存在“潛規則”,但畢竟沒有實據。
武書連本人曾多次申明,為確保大學排行榜的純粹性,要“嚴守中立”,堅持“三不主義”,即“不在任何大學兼職,不與任何大學合作,不接受任何在大學工作的人參加課題組”。試問,拿了動輒數萬的講座費,又如何保持大學排行榜制作精神的獨立?即使武先生您愿意,出錢的人會同意嗎?
大學本應是一塊凈土,學子能在其中培養心智、健全人格、拓展知識、涵養精神。大學絕不能淪為名利場,花錢買名氣,再轉而以名氣謀利益,這是褻瀆大學精神,侵蝕國家教育,更是對學生和家長的犯罪。
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大學排行榜?又需要什么樣的排行榜?或許在當前的教育體制和就業形勢下,家長和學生需要一個可供參考的榜單。但無論是有關部門,還是民間出面做這樣的榜單,都會受到各種利益關系的左右。所以,一個純粹的榜單,應該在公眾的心里。北大、清華、中科大、復旦,無論怎么排,都是公眾心目中的名牌。事實上,受利益驅動,給大學排榜單的,還有許多大學和民間機構。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昨天表示,不贊成、不支持大學排行榜,筆者非常贊同。
通過人民日報記者的調查,我們才知道,自稱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負責人的武書連,原來是個騙子。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有關人士出面澄清: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沒有科學學研究所。假如大學的財務公開透明、審計清晰,要讓騙子騙到錢也是不容易的。《人民日報》的報道中提到,成都理工大學校紀委曾收到過舉報信并介入調查,但接受調查的人表示,支付的是“咨詢費”,“第一次數額是3萬”,“第二次也是幾萬元”。由于該數額在校長職權可支配范圍之內,且無證據表明相關領導從中牟取私利,紀委未深究。看來,除了司法介入,切實打擊行騙者欺世盜名,破壞大學風氣,還需要打斷這個行騙鏈環,在大學的財務支出監管上做文章。 作者:趙紅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