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報記者 柳 森
●嘉 賓:黃玉峰(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
100多年前,中國首次引入西方現代中學課程架構,規定中學分文科和理科。其后,在時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的主張下,取消了中學文理分科。之后幾經反復,文理分合之辯歷經百年滌蕩,至今困擾著中學學子、父母及教育工作者。近日,當教育部就“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問計于民,該議題再度引發廣泛熱議……
柳森:在對高考制度的質疑聲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呼聲其實一直都有,F在我們該立足于何處來思考這一命題?
黃玉峰:高中文理到底應該是“分”還是“合”?孔子所提出的“折中”的思考方法對我們不無啟示。這個“折中”,并非我們今天常說的“折中主義”,而是取其兩端,在“分”或“合”之間,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平衡點,既能為大家所接受,又能符合實際,決不非此即彼。
這個“點”具體是什么?我想,就是《大學》開篇處所謂的“止于至善”吧。從教育的本質出發,從培養一個人的角度出發,思考我們到底應該培養怎樣的國民。近一點,他能很好地適應外部世界的變化與發展,學會基本的生活與做人的道理。遠一點,能夠擁有比較全面的綜合素養,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基于這個出發點,我認為,凡今天中學課程設置所覆蓋到的內容,都應該成為一個孩子構筑其人生與知識大廈的地基。不僅因為這一課程架構傳承已久,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如果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個知識序列較為完整地涉及到了人參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若能得其精髓,未來就能有一個較高的生活質量。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正是為了成就每一個個體的成長,為了每個人都能擁有獲取幸福的能力嗎?
柳森:不過,我們也經常聽到一些學生不無委屈地感嘆,他們也想學得更活些、更開闊些,但現在即便分科,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他們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旦不分了,負擔豈不更大?
黃玉峰:孩子們現在往往一聽到學習,就會聯想到考試,一學新的內容,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按照考綱,把知識分為三、六、九等,仿佛成了驚弓之鳥。但我想,關于不分科后是否會加重學生負擔,我們一定不能過于機械地來推斷。
問題是負擔究竟何來?我想,除了來自一種盲目而功利化的心態,關鍵還在于我們很多教法、學法、考法,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常常以機械化的訓練、技術化的應試技巧,取代了興趣的培養、潛能的激發,或以形式上的、缺乏思考深度的互動,代替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因材施教。
最近,我在教同學們學寫古詩。寫古詩有很多的規則,現在孩子接觸得就少,但通過鼓勵多讀經典作品,幫助他們分析理解,孩子們紛紛感受到古典詩詞凝練的美。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不僅寫出了很多優美且不失深意的詩篇,而且樂此不疲,一點都沒有感到“負擔”。當一個人的興趣和熱情被激發,當他真心真意地全心投入其中,怎么會感到枯燥、痛苦、困乏呢?
文理不分科亦是如此。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真正激發起學生學習、思考的欲望,一旦需要兼顧的科目多了,教學內容又更精煉了,對學生而言,通過切換不同的學科頻道,既平衡了左右腦,激發出更多潛能,又提高了效率,更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同時,如果學習的科目更豐富、考法又更科學,還能進一步避免高考中“一門掉鏈子,全線潰敗”情況的出現。
柳森:您剛才力證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但可行性更是一個難題。
黃玉峰:現在大家之所以對文理不分科的可行性產生擔心,一是因為擔心美好的初衷最終被考試所異化,二是擔心考試一多,最終評價規則一復雜,就容易出亂子。實際上,只要配套制度夠周全,對公平、效率的損耗都可以控制到最低。
現在想來,或許有兩種思路比較可行。一種是將考試分層化,一層是統一的高中基本學業考試,考核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只要通過就能夠畢業。二層才是高考,可以參考美國“高考”———SAT考試的標準測驗,只考批評性閱讀、數學和寫作三項。第二種,則是全部作為高考考試科目,最后劃出統一的分數線,或者更精細些,針對考文科或者理科不同大類專業的學生,學?梢灾贫藴,對考試成績進行不同比例的折算后公平錄取。
考試科目的組合可以有很多種,但最關鍵的是,通過制度設計和考試內容、形式和方法上的改良,包括錄取渠道、標準的多元化,讓孩子們從“考生”變回“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有所長,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而不僅僅是應試工具。
柳森:1997年以來,您開創了復旦附中首屆“文科實驗班”,并延續至今。在您的班上,盡管同學們從高一開始就接受系統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但大多沒有偏科,相反,同學們學習上的諸多潛力都被開發了出來。
黃玉峰:盡管我們有著“文科實驗班”這一區別于其他班級的名號,但在帶學生的過程中,我一直強調,我現在給你們加強人文素養的教學,可你們對于自己本身的興趣愛好也一定要堅持住。只要他們認為,根據自己的情況,在高二分科時更適合選擇以理科為高考志向,我同樣支持。
我也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到底能給我的學生們帶去什么呢?整整四十年的教學心得告訴我,當閱讀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就沒有他視野和思考不可涉獵、觸及之處。而我現在所做的,就是想把我的學生培養成一個個真正的“讀書人”、“愛書人”。文字是語言和思考的工具。閱讀本身何嘗不是操練思維的過程,何嘗又不鍛煉一個人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呢?正如人文和科學從來不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文科與理科更不應簡單割裂。
高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求知欲最旺盛的黃金時期。如果我們能夠為他們開啟一扇扇窗,接受八面來風的滋養,那么在不斷的思辨中被塑造起來的,不僅是更全面的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還有一個平和、寬容、自由而又具有獨立精神的靈魂,而他們的人生也將更充實、幸福。正如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的,他們將能詩意地棲息在這塊大地上!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