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義烏人才市場,一些大學生打著“零工資”口號求職。在人才市場上轉了一圈,記者發現,像小呂這樣求職心切而考慮接受短期“零工資”就業方式的大學生正在增加,他們大多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換取寶貴的工作經驗和就業機會。
乾羽(教師):“零工資”是必要“實習”成本
“零工資”就業的實質是實習。從關系上講,資方不需要給“就業者”發工資,辦理各種保險,勞方也會心甘情愿地放棄這些作為一個勞動者可以享有的權利。從目的上講,“就業者”的目的只是為了鍛煉自己,獲得行業經驗,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這種行為不是實習是什么?
“零工資”就業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讓那些暫時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獲得接近工作的機會,這種接近顯然比遠離要好得多。與失業相比,這種名義上的就業也算是一種次優選擇。
判斷一種事物是好是壞,需要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判斷“零工資”就業也是這樣。
葉祝頤(教師):“零工資”無關“知識貶值”
大學生就業遭遇“寒冬”,愿意“零工資就業”除了金融風暴的影響外,實際上暴露出了當前高等教育的一些積弊。
當前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人才浪費的問題突出。大學生雖然學歷層次較高,但是由于目前大學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失衡的矛盾,導致大學生往往沒有從事與其學歷相適應的工作,坊間流傳的“專科生、本科生干中專生的活,研究生搶專科生的飯碗”就是證明。大學生愿意“ 零工資就業”,并非簡單的知識貶值問題。
近年來,高校大量擴招是不爭的事實,不僅本專科生規模大增,不少學校研究生招生規模還超過了本科生。大學生的數量是上去了,但是師資力量沒有同步跟進,高等教育質量嚴重下降,讀大學學不到真本事,這才把大學生逼到了“零工資就業”的墻角。
王勇(記者):不必為“零工資”擔憂
說是“零工資”,其實這個詞已經不為陌生,2003年就已經有大學生開始“零工資”求職了。而畢業于那年的筆者就有一位同學在當年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如今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已經成為所里的律師骨干。因此面對“低起薪時代”的到來,奔波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不必過于擔憂。
武潔(醫生):“零工資”會嚇走招工的
要價降低以致甘愿“零工資”就業,與其說是大學生在主動順應市場,倒不如說暴露出大學畢業生就業自信的缺乏。事實上,勞動力的價值當然應該由價格來體現,因此,只要大學畢業生擁有一技之長,愿意吃苦耐勞,具備創新與創業的精神,那么,即便經濟形勢再差,大學生身價再降,也不至于一文不值,大可不必自降身價到“零工資”去委曲求全。對于用人單位而言,面對愿意“零工資”就業的大學生,恐怕反倒要心中犯嘀咕,并繼而懷疑應聘者的能力與水平,想起“便宜沒好貨”這句顛撲不破的真理來。
許朝軍(公務員):“零工資”是違法的
這種“零工資”就業的態度可以理解,在現實中卻行不通。首先是這種行為不符合勞動法的規定。在相關勞動法規中都明確規定,凡用工關系成立,就必須簽訂用工合同,但這個合同必須標明與勞動對應的報酬,否則就是無效的。所以“零工資”就業是無法簽訂用工合同的,自然也就是違法的用工和就業行為。其次,雖然表面看來大學生增長了實踐經驗,用工單位減少了開支是兩相取悅,但在實際行為中,同工無薪或者用工中出現糾紛爭議,往往就會引起雙方激烈的矛盾沖突,一些矛盾的激化還會導致意想不到的結局,比如出現工傷無法善后、失誤無法追究、違反工作紀律難以制約等等,不管是對就業者還是對用工者而言,都是一枚苦果。
張成浩(職員):“零工資”思維不可長
首先,“零工資”就業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廉價推銷自己、為自己積累經驗和攢得資歷的同時,也給其他求職者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大學生就業市場。試想,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有兩個大學畢業生站在企業的面前,一個是不要工資白勞動;一個是要工作報酬的,我想大多數企業的老總會選擇前者。
其次,抱著不要工資只要工作的愿望來求職,往往會被惟利是圖的企業利用。有專家分析指出,一些大學生固守傳統的擇業觀,促成了“低工資”甚至“零工資”就業。
再者,大學生“零工資”就業還會助長當前“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加深和蔓延。試想,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不如那些農民工掙的錢多,甚者還有很多大學生連工作都找不到。這樣,家長們培養孩子上大學的錢豈不是白花了嗎?此時,人們不免要懷疑上大學的必要性,甚至會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
李甘林(職員):政府對“零工資”不能坐視
具體說來就是,既然按照義烏市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的相關解釋,大學生畢業后進入用人單位就是勞動者,即使是“零工資”就業也一樣,勞動關系雙方必須簽訂合同,且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零工資”就業一旦成為事實,肯定違反《勞動合同法》。
為了保障“零工資”就業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不被架空,各地勞動執法部門是否可考慮出臺這樣一些應對舉措呢?比如,要么就不鼓勵、不贊成大學生“零工資”就業,要么在大學生與用工企業達成用工意向或簽訂協議之后,讓大學生們將協議送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后者以此為依據,對沒有按照規定支付最低工資標準的企業實行經濟處罰。
來源: 青年時報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