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有17。1%的受訪者認為,2008年是“大學生作為普通勞動者就業元年”。面對這一身份轉變,抱有“精英心態”的大學生自然會有心理落差。(2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
據報道:2009年,中國將有600多萬名研究生、大學本科和專科學生畢業。造成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嚴峻,固然與畢業生人數比往年多,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用人單位要人數減少等因素有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與他們的擇業理念有關,他們大多向往大城市、大機關,而忽視基層的工作崗位。正如上海云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政協委員施有毅所說:“大學生就業難,是一種結構性困難,許多服務業、制造業的崗位需要大量人手,而大學生就業預期比較高,總覺得自己該做‘白領’而忽視普通就業崗位,這當然不現實。”他還舉例說,最近他公司新開的一家商務酒店前臺需要三名會日語的接待員,月薪3000元以上。酒店通過各種渠道發布招聘信息“就是招不到人”。前來面試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或者嫌“工作過于簡單”,或者抱怨薪酬不理想。有兩人來見習了一段時間后還是跑了。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國人才觀念正與國際接軌,大學生這個曾經的金字招牌正在失去光澤。然而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國家資源過度向精英階層集中的現象。什么“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什么“學而優則仕”等等,這些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織出來的“精英情結”仍然深深地束縛住著人們的觀念。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認為“上大學=成功=社會精英”。于是在這種單向思維的影響下,就有一些便成了古時讀書走仕途的現代翻版。這不,讀新聞專業的趙曉琴就說:“讀大學了,雖然沒有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但多少有些‘社會精英’的感覺。”人人讀書上大學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形成上大學是成為社會精英的充分條件這樣的認識時,人們的就業心態就會變得狹隘,而擇業的自主性和多樣化也就會大受限制。
因此,廣大大學生們應該明白,文憑只能代表自己之前的表現與學習能力,并不能代表自己在社會上的適應能力與工作能力。是否是精英不是看吸收了多少,而是要看發揮多少!大學生要成為社會上的“精英”,不僅要認識社會,更要有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的綜合素養。如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的工人李斌僅畢業于一所技校,從一線基層鉆研、實干多年成長為全國著名的“知識型專家”,如今被大學聘為教授,登上“象牙塔”的講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早年于華仁書院預科畢業后,找的第一份工作是輝瑞制藥公司推銷員。李斌、曾蔭權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得到社會認可,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精英”。這也印證了那句古話:“是金子,放在哪里都會發光”。正如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黨委書記武克敏所提醒的:“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一定要調整就業心態。”大學生欲成為“社會精英”,首先要找到勞動的崗位。期待大學生們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座右銘下,“欲掃天下”,先從基層的“掃一屋”開始。
作者:劉純銀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