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發布公告,就20個重大教育問題向社會征求意見。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問題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截至昨晚9時,新浪網的網友跟帖已經驚人地超過了1.6萬條。
作為帶著濃厚“中國特色”的高中文理分科,歷來受到詬病。確實,高中文理分科,弊端不言自明,那就是過早導致學生偏科,不利于“通才”的培養,長遠觀之,必須進行改革。問題在于,在今天的中國,取消文理分科,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通才教育”就能迎來曙光嗎?看來未必。
首先,“分科教育”本身是否一無是處?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呼吁取消文理分科的人,同時又津津樂道于下面幾個“破格選偏才”的典故:其一,歷史學家吳晗,數學考了6分而被清華大學歷史系破格錄取;其二,大學者錢鐘書,數學考15分被清華大學外語系破格錄取;其三,導彈專家錢偉長,當年考清華大學時物理只考了5分,中文和歷史卻考了兩個100分,先進了文科,后轉攻理科而大器“晚”成……試想,當初如果大學堅持“通才”標準,這些大師們早就被“扼殺于搖籃”了。相反,正是當年的大學本著“術業有專攻”的理念,善于發現和挖掘不同學生的稟賦,方成就了一段段教育界的佳話。
第二,在今天的中國,取消“分科教育”的緊迫感、可行性到底有多大?我們不妨來理一理改革開放以后出現文理分科的原因——嚴格的高考制度的重新建立,令高考成為國家選才的主渠道,而中國人口有十余億之眾,教育資源稀缺且不均衡,從而令高考成為一座競爭異常慘烈的獨木橋,為了更好地“過橋”,高中文理分科這種針對性很強的功利性“過橋術”的產生便成為必然。很顯然,高考制度才是高中文理分科的“始作俑者”。既然高考短期內不可能取消,單純取消“分科教育”,就不能觸其根本,相反,只怕會催生另一種應付高考的新型“過橋術”。
更重要的是,即使取消了文理分科,是不是就能培養更多“通才”?中國鼓勵人人做“通才”的配套和土壤是否成熟?眼下的高中教育,莫不圍繞高考指揮棒轉,其中有多少素質教育的“通識”成分,人所共知。取消了文理分科,學子們就能盡享“通識教育”之樂嗎?一種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文理合一”后學生們將背負更沉重的學業負擔,而且相當一部分“偏科”而又算不上“偏才”的孩子,將可能痛失登入象牙塔繼續尋夢的機會。北大校長許智宏曾多次提到,要研究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銜接問題”。此言其實暴露了我國教育的一個尷尬:高考以前,一切素質教育都要服從于苛刻的評分標準;一跨入大學門檻,便是一個環境寬松、標準多元的新天地。而在關鍵出口上,偏偏橫亙著高考這個“腸梗塞”,如何“銜接”?實事求是地說,在高等教育資源仍將稀缺的情況下,中國的“通才教育”,恐怕只能被迫長期維持“起于幼兒、斷于高中、續于大學”的現狀。
任何改革都要尊重所處階段和客觀條件,更必須反復論證改革的代價和收益比,既要盡力完善制度,又不可過于超前、為變而變,切切不可頭腦發熱、忽左忽右,拿無辜學子做“小白鼠”,讓他們拿個人前途為不夠嚴謹、不夠慎重的政策“試錯”買單。(徐鋒)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