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舉行了高考改革的研討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仔細留意了這方面的信息。但是,他發現,大多數座談會都在城市進行。“農村學生是未來高考大軍中的主要力量,這些座談會有他們的聲音嗎?”
為了改變“一考定終身”的模式,高考招生評價方式多元化是未來的一個改革方向,多項改革都在試驗之中。但是朱清時委員有個明顯的感覺:話語權在城市學生手中。
前幾年,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實行自主招生模式的改革,學生只需要通過面試就可以入學,入闈者以城市學生為主。加分政策更是不在話下,看看享受加分政策的條件: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6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二等獎……
“這些離農村學生太遠了!”朱清時說。“很多農村學生沒有見過世面不敢說這些事,他們的父母也為生計所累也不了解情況。”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義務教育和家庭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老委員朱清時看在眼里,打心眼里為農村學生高興。讓這位大學校長擔憂的是,國家在加大對農村學生的資金支持的同時,也要考慮政策上的扶持。
“如果還這樣下去,我擔心農村學生會吃虧。”朱清時委員說:“高考改革是大家期望的。任何改革都要認真考慮農村學生的利益,不能讓農村學生吃虧。因為高考是農村學生改變命運最重要的手段。”
香港中文大學放棄面試內地學生的理由讓朱清時很感動。2005年前,香港中文大學錄取內地學生習慣進行面試。因為人力有限,面試地點一般選擇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招生的老師一般也都住在五星級飯店。有一年,中大甚至動用了上海一家五星級飯店的電視直播系統,讓香港的老師通過這套系統當場面試內地的學生。
來內地的次數多了,中大的老師意識到這種面試對偏遠地區的學生來說并不公平:面試要交報名費,要準備路費、住宿費、吃飯的費用。
如果父母陪孩子一同前往,還要增加一筆開支。對大城市的學生來說,這可能不是一筆太大的費用,可是對于偏遠地區的學生來說,這筆費用可不小了。
中大一位負責人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對于家境貧困的學生來說,本來就因為家庭的原因,機會要比家境富裕的學生少。如果增加面試,等于又減少了貧困學生的機會。這不公平。我們要把機會留給人才,不能讓財富因素過分地影響人才的培養。
這也是朱清時委員的希望。
他見過中國科技大學最好的一個學生就來自安徽南部農村家庭。1994年到1996年,這位絕頂聰明的學生就是朱清時委員的研究生。當時,研究生只有不到500元的津貼,他把一半拿出來供弟弟讀高中,另外一半做自己的生活費。現在,這個學生已經是美國普度大學一名年輕的教授了。
“我從他身上看到絕對不能虧待農村學生。”朱清時委員說。“否則不僅是對他們不公,而且會埋沒許多人才,也就是國家和民族的損失。”(記者 原春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