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
大學生的“就業導航員”
今年3月,湖南科技大學中文系學生楊毅被浙江省消防部門錄用。“通過考核后,我第一時間給皇曉東老師打電話,激動得無法控制。”楊毅說。
今年,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簽約率高達7成,這離不開被學生們稱為“就業導航員”的皇曉東老師的努力。
熟悉皇曉東的人都知道,他到哪都隨身背著的這個十多斤的公文包,算得上是一個就業資訊的信息庫,一旦了解到任何的就業信息,皇曉東都會馬上記錄下來。
今年54歲的皇曉東,近日又得知一個好消息:該校土木工程學院503名應屆畢業生,已正式簽約的有306人,另有60人考研上線。皇曉東在10年中走訪500多家用人單位,幫助約4000名學生順利就業。
軟磨硬泡爭取招聘機會
1998年,已經做了10年班主任、有了副高職稱、時年44歲的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老師皇曉東,主動申請當學校輔導員。人們替他惋惜,認為是“大材小用”。
然而,就業輔導工作并不簡單。從大學講壇走向求職現場的皇曉東起初并不太適應,但他堅持了下來。只要聽說哪有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他就會馬上過去,逐個向用人單位打聽就業信息,遞送畢業生材料。
2002年,解放軍二炮在湖南師范大學開招聘會。聞訊趕過去的皇曉東被一句話堵在門外:這次只招“211”院校的畢業生。但他沒有被“哄”走,他軟磨硬泡,在門外足足等了一個下午,感動了招聘人員。幾天后,二炮專職招聘會在湖南科大舉行,錄取了近百名學生。
一開始找用人單位,皇曉東主要靠學生,可學生資源畢竟有限,“關鍵還是靠自己以誠待人。”皇曉東說。憑借他的人格魅力,和他推薦的學生在各單位的優秀表現,他和許多單位建立了深厚的互信關系。他每年要給用人單位發信函200余封,給自己的校友、畢業生打電話數以千計。
學校分管就業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宋元林介紹說,自1998年自主擇業開始,10年來皇曉東已累計為3000多名學生找到較滿意的工作;他所在的土木工程學院,連續多年一次性就業率都在90%以上,其中 2003年、2004年分別高達100%和99%。
學生心目中的“慈父”
平時皇曉東對學生也會無私地給予關心和幫助,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
2003年,新生黃鳳寸來到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報到時,一臉愁容。因家庭困難,她的學費尚無著落,申請助學貸款時,才知道要有擔保人。初來乍到的黃鳳寸試著向輔導員皇曉東求助。皇老師問明情況后,馬上為她擔保,黃鳳寸順利領到了助學貸款。
去年湖南某單位來校招人,黃鳳寸因是女生、被認為不適合從事辛苦的野外勘查技術工作而被拒絕。后在皇曉東多次游說下,該單位改變了主意。
“我們很多同學看著他為了學生的工作去喝酒、去公關,心里很感動,因為不是每個老師都能這樣為學生跑前跑后的。”皇曉東的關愛,學生們把這些都記在心里。
記者從學生的數百封來信和留言中發現,他們都將皇曉東稱為“父親”。由皇曉東力薦進入山西潞安礦業集團工作的李志峰在留言中動情地說:“請允許我親切地叫您一聲父親。因為您在我們心中一直是個慈父般的形象。您對每個學生的關心程度甚至超過了我們的父親。”
為了學生就業,幾近忘我
這些年來,湖南科大學生就業工作一年上一個臺階,但皇曉東自己得到的回報卻很少。1994年他晉升副高職稱,如今他仍在“原地踏步”,而與他同等資歷的同事,早已被評為教授。
他的妻子冷建玲說,老皇為了學生就業,幾乎到了忘我的程度。兒子皇湘山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很好,但高中時競爭激烈,特別希望得到父親輔導,但皇曉東卻忙得沒時間管他,他大學畢業后也是自己找工作。皇曉東說,自己最有愧的是家人,但從不后悔:“我在北京念大學時,家里很困難,老師一直都很照顧我。為了省下來回路費,連續兩年沒有回家,每年老師親自接我去他家。自己做了老師,這種愛就要傳下去。”
知道皇曉東專注于學生的就業工作,畢業后的學生也會主動與他聯系。只要知道哪個單位招人,校友都會及時通知他,幫他找用人單位,或做用人單位的工作。長期下來,以皇曉東為原點,形成了一個由校友廣泛參與的潛在就業信息資源網。
教師王齊仁說,皇曉東最快樂的事,就是聽到學生們就業了、干出成績來的消息。翻起那些通訊錄、留言本、合影,他會像個孩子似的開心。“他總說,自己這樣幫學生也有回報:身無分文,可以走遍全國。因為哪里都有學生接待,哪里都有他的兒女。”
“如今高校一些教師追求的是科研和職稱,像皇曉東這樣十年如一日,在堅持教學、當好班主任和學生輔導員之余,一門心思為學生找工作,精神確實可貴。”湖南科技大學校長田銀華說。 本報記者 洪克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