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質疑之余提辦法,建議國家增加高等教育資源
從2001年小范圍試點到如今全國鋪開,自主招生制度在中國已走到了第十年。在今年的兩會上,自主招生問題受到代表和委員們關注。
“盡管自主招生招致很多批評和爭議,但出發點是好的,大方向是對的。”省政協委員、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葛洪義表示,高考制度“一考定終身”歷來為人所詬病,自主招生擴大高校自主權,正是深化高校招生錄取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對選拔優秀創新人才的新探索。
這個改革方向沒有問題,為何卻飽受批評?省人大代表、廣州大學教授喬麗媛質疑,自主招生制度開展了多年,有多少人是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大學的?“這種制度目前還只是高考制度的一個補充而已”。況且自主招生還是要通過考試,隨著家長和考生對這個制度越來越了解,報考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就有人擔心,自主招生會不會成為高考之外的又一個高考?
喬麗媛說,如果自主招生不能保證錄取的是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還有很多代表委員認為,自主招生考試由某個學校組織,且需要考生異地赴考,這增加了學校和考生的負擔。并且考試題目由學校出,怎么保證質量?越來越多的學校有了自主招生資格,怎么保證面試標準不注水、面試結果沒有人情因素?
今年北大推行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這在國外比較成熟的制度,乍一實施也飽受質疑。“如何保證校長推薦公平、公正?”省政協委員徐頌軍擔心,因為涉及高考加分的利益問題,會不會出現走后門的現象?
長期關注教育改革的暨南大學教授班弨表示,要改變這種狀況,從根本上還有賴于國家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增加高等教育資源,讓更多人有學上。“等高校入學率達到七八成以后,高考的作用自然會弱化,招生制度的改革也就順理成章了”。
“目前自主招生參與的高校和錄取的名額都太少,應該擴大規模,讓所有考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所長。而真正招偏才、怪才的任務,可以由改革后的特長生制度承擔。”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張敏強說,自主招生規模擴大后,自然會動搖高考的地位。
羊城晚報記者 夏楊 張小磊 孫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