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江躍中 潘高峰)“我聽說最近上海有幾所高校在自主招生測試中,規定不考語文,這種做法草率短視,不負責任。”25日下午,在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小組討論會上,市政協委員、上海市胡光律師事務所主任胡光的這番講話,引起了在座委員們議論紛紛,有委員問“是哪幾所高校這樣做的”,有委員馬上上網查詢。“據說是同濟、華東師大、華東理工、上海財大、上外和東華這6所高校中的4所。”胡光委員當即決定:“我今天晚上就寫個提案,反對這個做法!”金芳、李承、胡蘇云、呂紅兵和鄒傳紀委員表示也當提案的發起人,其他委員則表態要聯署,支持提案。到昨天晚上,已有30多名委員在提案上聯署。
6所高校舉行自主招生測試,其中的4所不考語文,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胡光委員說起這件事很是氣憤地說:“之前我們已經不重視、甚至不要中醫了,現在又不要中文了,難道以后我們連中餐也不要了嗎?”
當天深夜,胡光委員撰寫了題為《部分上海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語文”做法與法律相抵觸,呼吁重視語文教育,糾正短視行為》的提案。
負面效應不可小視
胡光在提案中說,學校為學生減負的出發點值得肯定,但因此而排除對語文科目的考查,做法草率、短視,而且與憲法精神和相關法律法規相抵觸。語文在自主招生中的出局,乍看起來只是反映了重點高校在人才甄選上的標準調整,但其危害與負面效應卻遠遠不限于自主招生本身。
如果高校自主招生公然暗示或明示“語文”可以犧牲,即便大多數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仍需參加統一高考(高考仍然要求考試語文科目),但無疑已經向學生、家長、高校以下的各學校和社會發出了一個錯誤信號,即語文在各學科中僅占有次要地位,相較于數學、英語而言只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的“軟學科”。這一錯誤觀念的形成將不僅貽害基礎教育領域,同時也會對目前社會上“重理輕文”、“重英文輕中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同時,從素質教育本身的方向與內容來看,舍棄“語文”也與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馳。部分高校忽略對語文水平的要求而過分強調英文在對外交流中的實用性,實質是一種功利的短視行為。
長遠危害不可估量
“任意取消語文考試,不僅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且將誤導中小學的教育方向,直至動搖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根基,長遠的危害不可估量。”胡光等30多名委員鄭重呼吁,部分上海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中不考“語文”的做法與法律法規相悖,應該立即予以糾正,應該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將語文教育和考試納入正軌。還應該持之以恒地在公共教育中重視語文教育,培養年輕人的綜合素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