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張建群報道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近來向社會公布之后,備受關注。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對于其中引發熱議的“去行政化”話題,人大代表中教育界人士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教育破題 “去行政化”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情況發布會上說: “我們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適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的模式。”行政化管理傾向有兩個方面,一條是政府對學校管理的行政化傾向,另外一條是學校內部管理的行政化傾向。改變目前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模式,將改用綜合應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正確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對此,一位網友指出,學校的領導是學校的管理者,有著明確的行政級別。從理論上說他們應當服務教師。 “但實際上,他們掌握著大量的資源,手握教師的命運。大學的各種學術組織也被行政壟斷,學術委員會按行政級別為大學行政官員所瓜分,大學教師的學術權利得不到充分尊重,教師常處于失語或半失語狀態。
行政管理須體現服務
教育改革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保證教育的科學發展,還需要教育內部深化改革,除了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模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目前的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方面亟待深化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表示,要處理好政府管理和高校自主辦學的關系。學校不是政府“附庸”,應該根據 《高等教育法》行使辦學自主權,辦出不同特色。他強調,不能混淆 “行政化管理模式”與“學校正常的行政管理”,如果沒有相應的行政管理和服務,學校將難以運行。
對于“去行政化”成為熱詞,秦紹德代表認為,“炒作”也造成了不小的誤讀,“如果過度渲染,會不恰當地擴大教育研究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的矛盾,不能建立大學內部合理融洽的管理制度。”他強調,行政管理是門科學,要體現服務,即為教學研究第一線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
造成優質學術人才流失
《規劃綱要》指出: “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按照這一要求和目標,就要建立一套新的、適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傾向。
全國人大代表、同濟大學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長張雄對此十分贊同:“大學原本就不該設置行政級別。如天文臺臺長就應由科學家、學者來擔任,校長就該是學術型管理者,但現實中官僚化的傾向很明顯。”
張雄代表承認,這種現狀難以一下子改變,“這和社會評價體系有關,教授可以評職稱,收入也與此掛鉤。行政管理人員怎么辦?行政級別是一種評價和界定,直接和待遇收入等有關。另外,在國外,當系主任是種服務,很多地方是輪流制的,但我們的行政權力大,造成大家都想往里擠。一些優秀骨干教師不專注于自己的學術和教學,熱衷走仕途當官,造成人才流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