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愛銘
“貢品”和“供品”有什么區別?是“寒喧”還是“寒暄”?昨天,漢字應用水平測試上海考區測試在上海商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和上海建橋學院舉行。不少考生走出考場后表示,一測試才知道,一些常用的字存在誤讀和誤寫,而且對字的文化含義知之甚少。
漢字應用水平測試是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實施的一項語言類標準化測試,主要衡量中等以上受教育程度人群掌握漢字的規范字形、正確讀音及現代漢語義項和用法(音形義)。120道考題中,有漢字讀音識別、筆劃、筆順的判斷和錯別字糾正等。今年上海考區報名參加測試者共1814名,分布在衛生、公安、金融、城管、司法、信息、廣電等7個行業系統,參測人員中有公務員、警察、教師、醫生、記者、編輯、校對等多種職業。
某銀行黨辦工作人員邵女士說,考題其實不偏也不難,基本都是常用字。但是,很多題目拿不準,感覺似是而非。“長期依賴電腦工作,經常提筆忘字,很多字形結構都難以排列勻稱。”還有一些字,因為詞義不了解,而造成混淆。如“不同凡響”與“不同反響”,詞的本意是“超乎平常”,該用“凡”字,但“反響”一詞使用頻率很高,因而很容易麻痹。
不少考生說,不復習、不考試,不知道自己的漢語水平原來這么差。鄒先生說,他一直稱鄰居為“紀(計,ji的四聲)老師”,考前復習才知道,“紀”字用作姓氏時,應該讀三聲。“拾級而上”,原來不讀“shi”(十,二聲),而讀she(射,四聲),意思是輕步而上。據現場粗略調查,多數人漢字讀音、字形搞錯,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字義,特別是文字的文化來源。如“寒暄”的“暄”字,本意是太陽照著暖和,寒暄是見了面聊聊天氣冷暖,是一種見面的套話、客氣話。不了解內在的含義,不少人望文生義,以為見面說話應該用口字偏旁的“喧”。還有一些是流行性錯誤,如“碳烤”,不少燒烤店的招牌里用碳字,其實碳是一種化學元素,木炭等燒烤場合只能用“炭”字。“宣泄”也時常被寫成“渲泄”,不少考生表示,補習后才了解到,原來“渲”特指中國畫的一種筆法“渲染”,一般不用做它用。
專家表示,漢字是中華文化之根。隨著漢語熱在全世界升溫,每個人都應提升“母語自尊”,了解、熱愛中華文化,領會漢字所承載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