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重高不冒尖,潛力不如普高優等生
本報記者 章咪佳
目前,美國高校申請進入最后階段,各高校預錄取名單已陸續公布,正式錄取也將于明年1月開始。學美留學創始人、有“臺灣留學教父”之稱的張恒瑞近日在杭州作講座時,針對中國學生申請美國高校的本科入學資格時,在一些思維模式和操作手法的誤區做了專門評點。
名牌高中生≠名牌大學席位
美國最好的大學,接收的多是世界各地各個高中里綜合成績排名前10%的學生,而不是一所頂尖高中的很多學生。所以,有學生會拿著自己并不漂亮的成績單說:“我是某某重點中學的學生,我雖排在后幾名,也比普高學生優秀!睆埡闳鹫J為,這是國內學生申請美國高校時的一大誤區,如此的解釋只能讓美國名校招生辦看到,你是一個在“人上人”里頭,并不具備競爭實力的學生。
他舉了個例子:全臺灣最優秀的1000個學生大多集中在建國中學,該校有一個50人組成的實驗班,個個有競賽獎牌,是精英中的精英。但這班學生如果排不到前5名,運氣好點也許能憑獎牌沖麻省理工學院,否則,美國的前20所名;緵]希望。
因為,美國高校的觀念是,縱然你在最頂尖的高中,最優秀的班級,但是你沒能成為最頂尖的學生,說明你的潛力已經窮盡,那么大學為何要錄取你呢?對于美國高校來說,個人潛力能給人很大想象空間的學生是最有吸引力的。
曾經有兩個在美國念高中的中國學生在申請時做了比較:A生就讀于頂級高中菲利普斯中學,GPA(平均分)為3.35(相當于60%的課程達A等);B生在排名稍后的喬治中學,GPA3.75(相當于80%成績達A等)。兩人都想申請斯坦福等幾所名校,結果是,B生被錄取。
高考前到美國念高三并不明智
近年在中國學生留學申請時,很熱門的一個途徑是“升學過渡”——很多學生會在高二時申請就讀美國高中的11年級,認為這樣既能避開高考,又以美國高中生身份申請美國大學能增大機率。但事實上,這樣做時需要有很多的技巧。
首先,千萬不要唯好校是瞻。最好根據你的成績,選擇要求稍低一點的中學,比如,你有80分的水平,就要選70分的學校。11年級起,是美國高中升學壓力最大的階段,課業難度、強度都非常大,光憑考分就覺得你可以勝任是以偏概全的想法。
張恒瑞本人并不贊成“11年級轉讀”,認為這有點臨時抱佛腳。他提出的最佳方案,是從9年級或者10年級開始,就到美國的高中就讀。9年級,選擇比本地生簡單的課程,10年級達到同步,11年級就開始趕超,那么到12年級畢業升學,你照樣能進入一流學府。
根據統計,美國高中11年級的任務是,在校成績占60%,TOIFEL、SAT成績占20%,活動成績占20%,這表明,學生得方方面面兼顧,壓力自然不是一般大。而9年級,在校成績占70%,TOFEL、SAT成績占30%,無需活動成績,學生的任務都在學業范圍內,大家可以做到集中精力,有的放矢。
一味羅列成果不討巧
留學申請文書寫作,最主要的目的是顯示申請者的經歷,對于本人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張恒瑞前幾天在美國開教育大會時,有一個美國高校的老師很不客氣地提到了她曾經讀到過的一封讓她覺得荒謬至極的文書。那是一份中國學生的文書,在他長達好幾頁的文書里,詳細羅列了他在高中階段已經獲得的幾個專利成果。
但在美國,專利是可以花錢買到的,美國人的思維是這些材料并不稀罕。同時,這份文書完全沒有能夠體現出個人痕跡,這一點很糟糕。很多高校招生老師想要看到的是,學生由于興趣激發而培養的專長,美國的高校更重視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培養起成熟的心智,而不是學生為得獎而參加活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