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亞妮
最近,關于“富二代”的各種新聞不絕于耳,與此同時,一則“貧二代18條標準”的網絡帖更是引發熱議。有人對“貧二代”這個說法提出質疑,認為他或許已經是貧了好多代,或許通過努力可以成為“富一代”.社會學專家指出:貧富分化嚴重,這是市場競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但隨著社會階層之間的頻繁流動,貧二代只要勵志圖強,同樣可以在工作中積累社會資本,能夠在競爭中出人頭地。
聲音:職場“貧二代”優劣兼具
“貧”不是錯
“這個群體有著自身辛酸和無奈,也有著奮發精神和獨立精神。”南華工商學院的心理老師吳清蘭覺得:不應該用“貧二代”來貼標簽,他們不是“富二代”,但有可能成為“富一代”。他們優勢很明顯:有強烈成功的動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有不可忽視的劣勢:見識少,社會資源貧乏,全靠自己打拼,敏感而又固執。
“這些優勢和劣勢對他們的職場之路有很大影響,性情開闊的人,會把劣勢當作動力,穩步前進尋求成功;性格內向的常懷自卑之心,處處放不開手腳,還會把失敗歸結為外因,更難得到成功。” 吳清蘭老師談道,作為貧困一族的年輕人,應該清醒地揚長避短,爭取更大機會。
過分關注會引起負面作用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社會學老師陳勝指出:“貧二代”不要灰心喪氣,社會越來越開放,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會更頻繁,只要勵志圖強,在工作中積累社會資本,也能夠在競爭中出人頭地。同時,也需要整個社會給予不同社會階層后代一個平等的教育機會,分享教育資源,打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一位80后的職場年輕人說道:過分關注“貧二代”可能會增加其心理負擔,也可能使部分人形成希望依賴關注來得到機會的投機心理。
“貧二代”闖職場:心態各異
85后代表:有抱怨,更迷茫
在老家人眼里,魯嚴是上了大學后在城市中工作的人,以后就會在城市安家,將在農村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接去享享福;可在魯嚴心里,這個愿望是何其渺茫。
高考那年,魯嚴以幾分之差錯失了本科院校,只好上大專學了市場營銷。因為有親戚在廣州,畢業那年,他來到這邊尋找機會,剛開始,他應聘到一家小型電子營銷公司,公司沒有宿舍提供,就讓他暫時打地鋪睡在辦公室,順便晚上看貨。“不能忍受的是經理妹妹的態度,她總是旁敲側擊地說我體味大,影響辦公環境。”在尊嚴受辱的情況下,魯嚴選擇了辭職。
接著,魯嚴應聘到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工作一年了,每天累得兩腿酸軟,魯嚴時常感到迷茫,工作中成天與有錢人打交道,看著那些只有20多歲,卻擁有幾套豪宅,開著名車的年輕人,他從心底里感到羨慕。
有一段時間,魯嚴也想炒房,因為有第一手信息和資源,而且同事中有炒房成功的,可近十萬元的首付卻讓他為難了。“將這幾年積攢的和能借到的估算了一下,還差三萬元,只得硬著頭皮給父母打電話。”電話那頭,母親低聲說道:“我們實在拿不出那些錢。”魯嚴的希望落空了。“有時候,真幻想父母或許在地下為我埋了些古董,能在我最危難的時候幫一把。”更多時候,魯嚴必須面對現實。“我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路該怎么走,這個行業不穩定,有時候幾個月不賺一分錢,餓肚子的事也發生過,以后還要養父母,真的比較發愁。”
80后代表:
有抱怨,但不放棄
“人家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80后的小瀟調侃道。雖說從小生活在城里,但生活依然拮據,媽媽是一家工廠的衛生所護士,爸爸以前跑運輸,出了一次車禍后腿腳受傷,最后找了一個看大門的活,一家人日子過得很清苦。
小瀟是個勤奮懂事的女孩,她一直很努力,希望能長大有出息改變家庭現狀。然而在求職期間發生的一件事讓小瀟感覺個人能力何其渺小。那年,小瀟給很多單位投過簡歷,但杳無音信。“同宿舍的某女孩家里條件好,父母通過關系很快幫她落實了工作。看著她成天在宿舍里無憂無慮的,我真有些嫉妒,論學習成績,我比她好很多,卻求職無門,一時間我都快成'憤青'了。”后來,小瀟通過一個遠方親戚也找到一個可以托關系的人,但因此受到更大傷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