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網癮少年進入“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13小時后死亡。記者調查發現,廣州也開設有“起航拯救訓練營”。8月9日,位于廣州南沙浩今職業學校的起航訓練營,有孩子在白紙上寫下“SOS”和“打人”字樣,多次向窗外揮舞。 人民圖片 馬小六 攝
近年來,網癮問題幾成“社會之痛”。形形色色的“訓練營”、“行走學校”打著戒網癮的旗號,采用五花八門的手段,導致了種種問題的發生。而日前曝出的花季少年戒網癮訓練營死亡事件再次將網癮及相關治療問題,推到了公眾面前。盡管涉案的“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 目前已被當地有關部門依法取締,其余在營學員也由家長接回,但針對治網癮亂象的追問和反思仍在繼續。
網癮是不是病
至今仍無定論
“許多家長像我一樣,用心良苦地把孩子騙到治療地。”在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山西某技術研究所的宋先生對記者說。去年年底,15歲的兒子迷上網絡小說,今年5、6月份,面對中考壓力,他索性輟學,反閂房門,終日上網。“我想他可能患上報紙、電視中常說的‘網癮’。”宋先生帶兒子到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求治,“經過心理檢查與測評,醫生確診孩子有注意力缺陷等精神癥狀,收治入院。”
網癮究竟是心理問題、行為問題,還是心理疾病?2008年11月,由解放軍總后衛生部組織、北京軍區總醫院牽頭出臺了《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將網癮界定為精神疾病,引起諸多爭議。
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主任陶然說:“成癮醫學是精神科的一個分支,酒成癮、海洛因成癮已被國際醫學界認定為疾病。在美國、德國、荷蘭等國,網絡成癮同樣被當作疾病對待,只是限于病例樣本不足,尚未被法定。”
然而,記者采訪衛生部相關負責人時被告知:“關于網癮的概念和診治標準,衛生部尚未出臺相關規定。”這意味著,目前國內對網癮是否屬于疾病沒有定論。
重在家庭教育
使用暴力無益
網癮既然無“國標”,達到何種程度需要“戒除”、“治療”本該無從談起。可是眼下戒網癮機構雨后春筍般冒出,它們林林總總的治療方法讓人難辨優劣。
專家介紹,目前,各類機構戒網癮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利用綜合手段,強調家庭治療;一種是把孩子關起來,利用軍訓等外界因素戒網癮。陶然說:“40%網癮少年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動、沖動等精神癥狀,他們多不聽管教,一味體罰,就會出事。實踐證明,采用藥物+心理治療+行為規范的綜合療法行之有效。”
“如果家長們都懂點心理學知識,就能防患未然,減少很多網癮少年了。”宋先生感嘆道,“以前我總拿挑剔的眼光盯著孩子的弱點,提醒他不對的地方。通過上課,我現在懂得‘你的眼神就像一把刀在雕刻著你的孩子。’”
“‘病癥’在孩子,‘病根’在父母。”陶然認為,要使孩子真正戒除網癮,家庭教育比醫學治療更重要。調查發現,90%網癮少年的家庭存在夫妻不和睦、教育不得當等問題。家長缺少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及對孩子學習成績要求過高,是導致孩子網絡成癮的重要因素。在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網癮少年的家長也要上課,接受心理醫生的培訓。
市場規模巨大
管理規范滯后
“兒子第一個月治療費、食宿費等所有費用是10040元,陪同家長每天床位費25元,飯費自理。通常需治療3個月。孩子第二個月的費用可能降到9000元。”宋先生告訴記者。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青少年網民1.6億人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網癮,即有1600萬人,其中重度網癮者約達400萬。如果按每人花費萬元計算,就將是400億的市場規模。在“大蛋糕”的吸引下,醫院、學校、青少年教育機構、個體心理咨詢師等紛紛出手,各類戒網癮機構遍地開花,目前已逾二三百家。
專家介紹說,目前,市場上的戒網癮機構所屬單位不同,監管主體有異。衛生部門監管醫院辦的治療機構,教育部門則監管校辦機構;而青少年教育系統和個體所辦治療機構分別由工商部門和勞工部門監管,少數非法機構無人監管。管理規范的滯后和空白,成為目前網癮治療機構亂象不斷的主要原因。
除應有明確的部門對這些機構進行監管外,專家還提出,由于網癮治療是一項涉及多學科知識的復雜工作,應通過建立相應的職業資格考核制度,對“戒除網癮”從業人員提高準入門檻。
“戒網癮機構大多數就是為了‘圈錢’,為保證青少年網民的健康發展,網癮治療亂象的確到了非管不可的時候了!”有專家如是呼吁。(記者 李曉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