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出動5輛監測車,全天候啟用9固定基站、便攜式測向儀等
今年北京高考期間將首次正式運用無線電監測手段,來專門盯防各種“高科技”作弊。昨天(3日,下同),北京市無線電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高考兩天中,北京方面將至少派出5輛監測測向車上路巡查,與布控在全市的9個固定基站一起搜尋無線電作弊信號。
市無線電管理局業務一處處長朱黎稱,北京對考試進行無線電監測是從去年9月份正式開始的。到目前為止,無線電局已動用監測手段,先后參與了全國司法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外語四六級考試、北京公務員考試等共7次重大考試,共發現了12名作弊人員,查扣了20多套無線電作弊設備。
據介紹,市無線電管理局在和平里、西三旗、豐臺等地的高樓頂上共建了9個固定測向基站,每個都是耗資上千萬元的設備。此外國家無線電局也建有8個基站,同樣也配有監測車。
此次高考期間,市無線電管理局的5輛監測測向車將全部上路巡查,每輛車上都安排有3到5名有實戰經驗的技術人員。屆時監測測向指揮中心、無線電固定基站、監測測向車、便攜式測向儀等專業設備都將全天候啟用。
不過,朱黎稱,從過去7次的考試監測發現,遇到全國性統一出題的考試,用無線電作弊的較多。而北京高考是單獨出題,考試環境還是很嚴格的,提前泄露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估計不會有大的動作,去年北京高考就沒有發現這類現象,“希望今年能平平靜靜地度過”。
- 防控
鎖定作弊發射點需三步驟
結合使用無線電基站、監測車及手持測向儀
市無線電管理局業務一處處長朱黎介紹,高考當天,設在和平里建達大廈的監測測向指揮中心里,將有專門工作人員全天坐在電腦屏幕前進行監測,布控在全市的9個固定基站也開始發揮作用,一個基站的監測范圍大約是15公里到20公里。
“每個無線電基站都會發射并在屏幕上顯示出一條視向線,一旦聽到有相關信號,第一步就是要尋找確定大致方向,”朱黎介紹,這時會調取距離信號附近最近的兩三個基站,通過彼此發出的視向線交叉,才能在電腦的電子地圖上確定出一個“點”來。
但朱黎說,圖上顯示的這個“點”,在實際地面上是一大片區域。這時監測測向車就要上陣了。把車開到確定區域內,支出天線,進行第二次尋找,確定更為詳細的位置,有時信號微弱或不容易判定具體位置時,還需調用若干輛車從不同方向逼近。
等確定具體考點后,一種“便攜式手持測向儀”就要用上了。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將拿著這個發著“滴滴滴”聲的儀器,進入作弊發射點如賓館、招待所等進行探測,如聽著發出的聲音越來越緊迫,就基本能找到是哪個房間在用無線電作弊了。
- 建議
呼吁考場設置安檢門
市無線電管理局正研究用電子干擾對付作弊
對于眼下考試中頻頻出現的無線電作弊手段,朱黎把它稱之為“新形勢下的新問題”,他認為在當前情況下需多個部門配合,才能徹底防控。
親身經歷過7次考試無線電監測過程的朱黎為此提出建議———
要大面積防控無線電作弊,最好的方式是能在考場設置固定安檢門或便攜式安檢設備,因為任何無線電作弊設備無一例外都是含有金屬器件的,一過安檢90%以上都能檢測到。
同時,現在99%的作弊信息、作弊設備銷售、答案傳遞,都是通過網上完成交易的。朱黎說,網絡監管部門最好能像屏蔽黃色非法網站那樣,將一系列考試作弊信息予以屏蔽掉,就能從源頭上遏制絕大多數作弊行為。
另外,對抓到的無線電作弊者怎樣處理面臨司法解釋的問題。現在能套用的一個法律依據是“泄露國家機密”,可處以2到7年刑期,但考題機密的有效期究竟維持到什么時候目前存在很大爭議:一種認為只要考題開封后,考生拿到手了,就不算機密了;另一種意見認為考題的機密性應延續到考試結束時,因此對于“泄露國家機密”還需國家相關部門做出一個適當的司法解釋,更有利于增加違法成本。
據透露,市無線電管理局正在研究用電子干擾的方式來對付作弊信號。
- 揭秘
“高科技”頻用于作弊
昨日,朱黎揭秘了一些主要的作弊手法。
作弊交易網上達成
據介紹,組織者一般先在網上發布助考信息,有的甚至稱只要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能保證至少550分。價格在一門功課2000元到5000元不等,且多是考后再付錢,交易只在網上達成。
對方會要求提供手機號、QQ號、地址或身份證號,先審驗信息是否真實,然后交易才能繼續進行。
微型耳機米粒大小
由于手機等都不允許開機,作弊者開發了很多“高科技”工具。據朱黎介紹,從去年到今年考試中查扣的作弊設備里,主要有米粒大小的耳機、水銀開關、特殊橡皮、特殊手表等物品。
一般作弊考生都會在耳道里放置一個米粒大小的微型耳機,只有用磁鐵才能吸出來,“有時放置深了,還得動手術才能從耳朵里取出”。同時在腰間別一個小型對講機,只能單向接收信號,用來接聽答案。
如考場準備有電子狗的話,測到有信號時,一種“水銀開關”就是專門幫助屏蔽的,不讓老師檢測出來。
此外,還有特殊橡皮(一面有LED屏幕)、作弊手表(手擺動奇數是一款正常的手表,擺動偶數可能變成一個LED屏幕)。 (記者 廖愛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