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王國榮
又到兒童節。也許,除了春節有壓歲錢添喜,兒童節是孩子們最快樂的節日。這一天,兒童才是“小皇帝”,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兒童經濟”一擁而上,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會盡可能予以滿足,不管孩子需要的還是不需要的。
童年該是幸福的。都說如今的孩子“掉進了蜜缸里”。但是,說實話,要說“幸福指數”,相比上一輩,他們并不一定高,盡管他們在物質享受上比上一輩強多了,但精神世界相對貧乏,他們的心靈比較孤寂,他們的心理相對壓抑。
幸福其實就是簡單,它不是用物質多少來衡量的。雖然幸福感人各有別,但精神和心理上的滿足富有才會感到幸福。我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兒童節這天能穿上土布的白襯衣藍褲子、系上紅領巾,就感到無比滿足與幸福;能牽著父母的手去少年宮玩耍游樂,就感到無比開心。可如今,一些地方的少年宮早已成了第二課堂,好多培訓項目成了賺錢的機器,甚至想要搞到一個培訓名額還很難。在這里,還有多少能開發孩子們智力和興趣的、寓教于樂的、豐富多彩的兒童游戲?
多的只有朗朗讀書聲、練琴聲和舞動的身影。這些個所謂的“興趣班”,大多不是孩子自己的興趣使然,而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一廂情愿地“為孩子好”, 希望有此“小灶”的喂養今后能進重點小學、中學,夢想自己的孩子以后成為“鋼琴家”、“歌唱家”、“藝術家”。這樣的“好心”,無異于拔苗助長。很多孩子從3歲進幼兒園起就背負重荷。
國家一直在倡導為學生“減負”,可是,孩子們依然背著沉甸甸的書包,雖然這書包比我們那時候高檔多了。每天回到家里,還要挑燈夜讀,要完成大量作業,第二天一早又要趕往學校,雙休日、節假日還要去讀“興趣班”,或請家教或去課外老師家補習功課。玩,成了一種奢望,能保證睡眠已經很不錯了。不知家長們有沒想過,孩子稚嫩的肩膀能否承受如此重負?也許有人會問,現代社會競爭殘酷,不這樣行嗎?我無語。
“兒童節快樂”不只是一句口號。要讓他們快樂,就該給他們快樂的空間。讓孩子健康、快樂、幸福成長,是每個做父母的美好愿景。既然如此,那就應該順其自然,那就不要違背自然法則,不要“好心”反而扭曲和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呼吁整個社會為兒童成長營造寬松環境,讓祖國花朵開得更美艷。
參與互動(0) | 【編輯:侯冬華】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