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國家教育部最近推出《通用規范漢字表》(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表中不僅恢復了51個異體字,還擬對44個漢字“動刀整形”,調整其寫法。
譬如說:“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筆由“橫”變為了“提”;“唇”字的廠字頭由半包圍結構調整成了上下結構,“親”“雜”“殺”等字底下的“豎鉤”改為“豎”,最后一筆由“點”改成“捺”……
對于教育部擬對44個漢字“動刀整形”,某門戶網站做了一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7。14%網友認同此舉純屬“折騰人”;僅有2。69%的網友贊同,認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參與調查的網友持觀望態度,但“希望有關方面仔細斟酌”,另有2。88%的認為無所謂,“反正現在都改用電腦了”。
據有關部門介紹,此次編制的《通用規范漢字表》歷時8年,經過專家全盤考慮、反復研究才得以出臺。但讓人不解的是,國家花費了那么多時間和老百姓的血汗錢,居然出臺了這么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整形”漢字表。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樹人”的大事,涉及到千家萬戶,最忌諱窮折騰。如果教育部門忙于“窮折騰”,那么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就是我們的孩子與孩子家長。折騰來折騰去,最終會把全國老百姓都給折騰窮。因此,窮折騰是社會之大忌。
“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這應該是教育事業的宗旨。可我們有些官員,偏偏在那里“沒事找事”,今天給這個“改一改”,明天給那個“變一變”,一會兒要給高考“變臉”,一會兒又要給漢字“整形”,這樣官員可以出“政績”,幫忙、幫閑們可以“賺大錢”,他們根本就不在乎他們“閉門造車”造出來的“東東”有沒有實用性、折騰不折騰老百姓,反正做得了、做不了,最后都由國家來埋單。
教育部為什么要這么“窮折騰”呢?
作者:汪憂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