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高考狀元們誕生的季節,一個人們習慣了被狀元們的笑臉、苦讀經驗和應試竅門包圍的季節。假如在這個季節忽然沒有了高考狀元,會怎樣?
江蘇省今年就作出嘗試。據說為了防止媒體炒作狀元,該省取消了高考前100名考生的排名,這樣就沒有了“官方狀元”。
接下來怎樣呢?“江蘇今年不排‘狀元’,本報為您找‘疑似’。”一家當地報紙宣布。用一則評論的話說,“在江蘇宣布取消高考狀元排名還未來得及收納民眾的評斷之聲時,一件意料之中的尷尬事還是發生了——無孔不入的媒體最終還是找到了所謂的‘疑似狀元’,并繼續長篇累牘地向公眾宣揚著‘歲歲年年人不同’的‘狀元經’……”
上海市也承諾絕不對高考成績排名,但該市的“疑似”狀元仍被一家知名門戶網站找到并進行了所謂“獨家連線”。
據說廣東省原本今年也打算效法,但該省教育考試院終究沒能把持得住,面對媒體的“圍追堵截”,還是在6月27日公布了高考狀元名單。不過,為了表示決心,該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楊開喬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誓稱:“這是最后一次了,明年堅決不公布高考狀元!”
完全有理由樂觀估計,即使楊院長真能信守諾言,那么今年發生在江蘇的一幕想必明年會在廣東上演。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發明的給予狀元們的“膜拜儀式”,怎么能缺了主角?
校園里鮮紅的慶賀橫幅、座談會、宣講會,大大小小報紙上預留出的專用版面,門戶網站早早辟出的“狀元專欄”、新建好“狀元博客”和掛出的各地狀元榜,等等,都是這一儀式的有機組成部分,正如古代狀元胸戴紅花騎上大馬穿行于鬧市的排場一樣。當然,一些數目可觀的獎金還會為這一儀式增添別樣的隆重。
盡管民間屢有聲討,教育部門也承認這些做法弊大于利,但這樣的“膜拜儀式”早有它固定因循的模式,每年都會熱熱鬧鬧排演一回。很難說清,究竟是媒體引導了公眾,還是媒體迎合了公眾,最終發酵釀成這種深深植入社會心理的“狀元情結”。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假如真的沒有了狀元,那么學校恐怕要失去證明其辦學有方的有力論據,不能以此作為招牌吸引生源滾滾;媒體無法再以“狀元”二字賺取發行量、收視率和點擊量;商家失去了以此為噱頭的廣告收益;某些領導恐怕也只能從政績上劃去那漂亮的一筆……這樣一條利益鏈,怎能少了“狀元”?
“高考狀元”——我指的不是那些鮮活而具體的孩子,而是這個符號,已然成了我們這個社會染上的一種癮。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癮并非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高考狀元”已經不再是才識的象征,而往往只是分數的英雄。
但從江蘇、上海和廣東等幾個省市教育部門今年的遭遇來看,這個社會是多么沉溺于這種癮而無法自拔。
只要分數仍然是這個時代的圖騰,仍然是絕大多數求學者的唯一通行證,那么“狀元崇拜”毫無疑問還會繼續下去。
但無論如何,在今年這個狀元季節里,人們看到了少數省市的姿態和努力,嘗試一種“假如沒有高考狀元”的可能。我相信他們也未必以為這樣的措施真能奏效,但至少不吝于顯示決心,正像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楊開喬在新聞發布會最后強調的:
“明年再也不會給(狀元名單)了!”包麗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