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北京市中小學校今年9月1日將實行新版三好生評選標準。新標準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三好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在升學時優先考慮 ”的規定,這意味著三好生評選將與小升初脫鉤。聯想到幾天之前各大媒體紛紛披露中小學生為爭“三好”、當“班干”而賄選的一系列丑聞,北京市教委這一做法對于解決那些令人難堪的問題無異是釜底抽薪。
細加分析,那些批評中小學生“賄選”的報道與評論,幾乎都認為這是“成人社會的不正之風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即“孩子選擇金錢開道,拿錢買選票是向大人學的”,而人們開出的藥方也多為“成人應該反省自己,加強自律”之類。這些分析固然正確,但在現實面前又明顯讓人感到無力和無奈。
讓我們來看看現實吧。就在“賄選”報道剛剛見諸報端之際,一名小學生在選“三好”當天,仍拿著鑰匙鏈之類的小禮品在同學中分發,不料卻遭到了拒絕。同學告訴她:“老師說這叫‘賄選’,不能要。”這個孩子落選后,家長卻開導她:“以后別臨選舉了才送禮物,這樣的工作平時就得做。”家長的世故,社會風氣的裹挾,成人社會中拉關系的手腕已悄然入侵孩子們的世界。面對這樣的現實,解決之法當從源頭找起,而改革那些引起孩子們不正當競爭的制度就顯得至關重要。應該說,北京市教委將三好生、優秀學生干部的評選與小升初脫鉤的做法,正是面對現實,實事求是,從制度層面解決弊端的明智之舉。
筆者認為,將評選三好生、優干生與升學脫鉤不應該只是權宜之計,而是向教育本身的真正回歸,因為這種掛鉤完全扭曲了教育的本質。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最終是為了引導孩子做身心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在中小學生中設班、隊、團干部,是為了培養孩子熱愛集體、服務他人的意識和能力。如果把這些教育的過程涂上濃重的功利色彩,變成追求個人升學加分的籌碼,豈不扭曲了“三好”和“優干”的初衷?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曾指出:“不少地區對三好生給予升學的優惠,或者作為保送高一級重點學校的條件,或者直接加分。于是爭‘ 三好’已經不是爭優秀,而是爭‘升學’。于是各種弊端應運而生。為了爭‘三好’,向老師送禮者有之,向老師施加壓力者有之,用不正當手段與同學搞關系者有之,成人社會中的腐敗惡俗侵蝕著幼小純潔的心靈。”顧先生講這番話是在5年前,當時他提出,應該廢除“三好生”的評選,代之以其他激勵方式。“廢除”雖有爭議,但“用其他方式激勵”卻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同。例如,有些學校設立了“學習有進步獎”、“學雷鋒精神獎”、“文明禮貌獎”,都是不錯的嘗試。
總之,所有評選都應回歸教育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北京市教委讓三好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的評選僅與小升初脫鉤,力度還不夠,應該讓這類評選與中考、高考等所有升學考試脫鉤。宋曉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