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輿論持續關注下,轟動全國的湖南“羅彩霞案”層層迷霧已漸次撥開。連日來,湖南省、市聯合調查組就王佳俊與羅彩霞2004年的高考檔案、錄取過程及戶口遷移情況進行了重點調查。11日發布了初步結果:王崢嶸涉嫌偽造、變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行為。羅彩霞、王佳俊在邵東一中就讀時的班主任張文迪,因涉嫌此案被邵東縣紀委“雙規”。(新華網5月13日)
短短不到一周時間,這樁隱藏了5年之久的“丑聞”水落石出,不得不感嘆現代媒體輿論監督的強大功效。不難預料,在上有公安部和省領導的關注批示、下有輿論窮追不舍的推動情境中,該案必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日前也表示,這是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對教育系統違紀違規單位和人員將嚴肅處理。
在輿論監督又一次“凱旋”的背后,仍必須反思:如果東窗事發后王佳俊家人的表現不那么“盛氣凌人”,如果羅彩霞當初沒有想到尋求媒體的幫助,這一事件最終的處理結果還是否會是這樣?缺乏輿論支援的個體權利,能否在公權體系內得到順暢的伸張?幾天來各大媒體的相關評論,無論矛頭是指向權力者的狂妄與囂張,還是權利孱弱下法律救濟的缺失,都透露出民眾對基層權力生態的憂慮。
個案中正義的矯正是相對容易的,但個案折射出來的行業“潛規則”或體制性弊病則往往難以根治。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個體化的正義矯正不僅未能觸動長久的積弊,反而增加了積弊的隱蔽性與曝光整治的難度,有些見不得人的“操作”則在個案的警示下“改頭換面”另謀出路。就拿此次冒名頂替事件來說,其所涉及的單位與部門之多,足以表明它在很大程度上已形成一種系統化的作假機制。
權力與權力的利益化結盟,不僅屏蔽了個體學生的權利,也呈現出一種權力通吃、有恃無恐的現實格局。在這樣的權力生態鏈中,各種利益關系盤根錯節、相互交織,權利的犧牲往往變得輕而易舉。不敢想象,如果那位前公安局政委設計得再精致完美一些,或者干脆斷掉羅彩霞上大學之路,又或者不是碰到查實身份證資料這樣的偶然機會,或許羅彩霞也就只能永遠接受這份權力配置下的生活了。
在更廣的層面上,“冒名頂替”事件絕不止于影響兩位女孩的境遇,其所揭示的“暗箱操作”充分暴露出權力作假的肆意妄為,折射出權力策劃下的欺侮隱蔽,也隱含著權利受權力壓制后的忍辱負重。要超越個案意義上的審視,除了徹查并嚴厲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更重要的還在于檢討一些地方的權力運作機制,反思權力難受制約與監督的現實原因,尋找公權腐化謀私的曝光出口和公民權利的制度化救濟通道。
只要任何一項公權在被“關進籠子里”之前,都有可能制造出類似的“貍貓換太子”。而站在公民權利的角度遠觀,無論是司法救濟道路上的坎坷,還是輿論監督道路上的幸運,都意味著脆弱的個體權利離不開公民權利的自覺聯合。只有弱小的個體權利結合在一起,才能抵制強悍公權的侵擾,才能保障每一份權利的享有。(傅達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