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擇校、減負和招生制度,身為代表委員的基層中學校長有些新思路
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前天,教育部舉行了第二場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建國表示,高考制度要堅持,同時高考的內容和形式必須改革,千校一面、千校一張卷子恐怕是不行的。教育改革會改成什么樣?“擇校風”該怎樣遏止?教育改革的這些熱點,是兩會無法回避的話題,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的代表、委員們對此有著自己的想法。
對付擇校的新思路——
讓好學校“承包”差學校
“教改的征求意見稿,我在家從頭到尾細細看了好幾遍。這份綱領性的文件,對當前教改過程中的熱點問題,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作為一名在基礎教育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光中學校長就當了26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啟東中學校長王生對此感觸很深。首先就是擇校問題。“擇校風是我國教育長期形成的,盡管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普遍存在,但在中國,擇校如此明顯,卻很少見。”王生說,之所以擇校風盛行,是因為教育資源不均衡。
這幾年,全國人大代表朱永新一直在進行教育均衡方面的調研,昨天他對記者說,“只要學校有差距存在,就會有擇校存在。學校差不多的情況下,哪個家長會舍近求遠呢?”朱永新分析,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教育走的就是一條效率優先的道路,計劃經濟的資源配置模式。像大學的“211”、“985”,獨立學院政策,中小學的示范校、重點校建設,名校辦民校等政策,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由于這些措施都是錦上添花,壟斷排他,結果導致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學校的差距越來越大。
那么,該如何解決“擇校”“頑疾”?王生認為,必須實行教師的定期流動,校舍的標準化建設,生源的均衡化(即就近入學)。“不過,很多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要防止為了均衡而均衡。”朱永新也提醒,教育均衡改革千萬不能簡單地削峰填谷。首先好學校就都不會同意。校長會說:“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老師,你說拿就拿走了?”朱永新介紹,在蘇州任副市長期間,蘇州采取的是成立教育集團的辦法,讓好學校來辦最差的學校,這樣學校都是他自己的了,他出人力就不會心疼了。比如把副校長派去當校長,把好老師派去當教務主任。“教師人才歸學校所有的這種格局已存在許多年,打破傳統面臨的阻力過大,改革的時候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既尊重傳統,又發揮智慧。”
關于減負的新思路——
出臺素質教育“實施指南”
王生告訴記者,去年6月12日,省教育廳專門召開了減負工作會議,沈健廳長“鐵腕”治理學生負擔問題,提出了“5嚴”規定(嚴格禁止下達高(中)考升學指標,嚴格控制學生在校集中教學活動時間,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嚴格規范考試和招生管理,嚴格制止義務教育辦學中的違法行為)。要求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興趣愛好還給學生,把健康快樂還給學生。此舉得到了全省各地老師和學生的好評,但一些家長很擔心:晚上、雙休日為什么不上課了?會不會使學生成績下滑?
“家長有這些擔心是正常的,文件很好,但是就怕各地執行時走樣。”王生說,作為國家級示范高中,啟東中學不折不扣地貫徹省“5嚴規定”,讓45分鐘的課堂,每分鐘都有效率;上課不再滿堂灌,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討論,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做到減負增效。“我們執行了,但是就怕別的學校陽奉陰違。”王生說。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泰州中學校長蔣建華認為,應該盡快建立推進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他打算在本次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以全國或者全省為單位,出臺《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實施指南》。“現在,對于究竟什么是素質教育,各地、各學校對這個概念的認識與理解不一。”蔣建華說,全國或者省級層面出臺這么一個要求,界定什么是素質教育,明確一些“規定動作”,同時也允許“自選動作”,并明確提出具體要求,指導相關途徑與方法,提出具體考核辦法等。有了這樣的文本,各地操作起來就有依據也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了,也更利于督察,有效防止個別學校實施力度不大或者不到位。
改革招生制度的新思路——
是否一年多考由學生自愿
王生認為,在沒有更好的替代辦法出來前,考試還是比較合理、公平的一種選拔方式。因為從實際來看,無論是推薦還是保送,開始都很好,慢慢就會變樣。在實行高考的情況下,偏才、怪才如何選拔呢?這需要各方共同重視,給偏才怪才機會,是高考選拔的補充方式,可以多渠道考評學生,多元化選拔學生。
對于此次教改方案提出來的,對部分科目實行“一年多考”的辦法,“我認為這種辦法可以穩步推進。”蔣建華表示,這種嘗試有著積極的意義,不再“一考定終身”,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讓那些某次考試發揮失常的學生有了更多機會,但是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壓力。“‘一年多考’的辦法不需要一刀切,可以讓學生自愿參加。愿意只考一次或者愿意多考幾次,選成績最好的一次,都可以。”本報特派記者 石小磊 戚慶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