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好論文多數投給國外雜志 國內科技期刊有望突圍嗎
        2009年10月29日 11:16 來源:文匯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好論文投國外雜志,水平一般的給國內雜志,這似已成為中國學術界的“慣例”。缺影響力就吸引不到好稿,缺好稿就沒法有影響,身陷窘境之中——

          本報首席記者 任荃

          “請問,您的論文會投給國內科技期刊嗎?”

          “如果是好文章,我會優先選擇《自然》、《科學》,水平一般的可能會給國內雜志。”

          在前昨兩天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中科院院士裴鋼“老實交代”了自己的投稿標準。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國內一份學術期刊《細胞研究》的主編。10天前,裴鋼領導的科研小組剛剛在英國著名雜志《自然·免疫》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裴鋼的實話實說,真實反映了國內科技期刊的尷尬現狀:一心想提高自身的“影響因子”(國際上用于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指標之一),卻吸引不到好的稿子;無奈大量發表的低水平論文永遠無法“賺取”國際學術圈的關注,提高“影響因子”幾乎成了空想。

          “中等以上的論文幾乎都去了國外”

          國內4800多種科技期刊究竟發表過多少優秀論文?中國期刊學會會長石峰的回答是:“鳳毛麟角。”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不缺好論文。據統計,我國每年發表的國際論文數占全球總論文數的8.4%,居世界第二;其中,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中國論文約占索引論文總數的5.9%,居世界第五。

          有關中國科學家發表論文的“喜好”,《中國物理快報》副主編、中科院院士王鼎盛最近做了個“精確計算”:去年,我國科學家獨立發表的SCI物理論文約1.8萬篇,國內5家主要英文物理期刊發表了其中的3162篇,約占總數的17%。

          1984年創刊的《中國物理快報》是中國物理學會的會刊。堅持使用英文,是為把“重要而影響廣泛的研究成果”快速地向世界報道。“25年過去了,這個目標我們是否達到了呢?”對此,王鼎盛做了細致分析——

          從總數上看,2000-2004年間,《中國物理快報》“貢獻”了8.2%的中國SCI物理論文;但若將論文的影響力分為較弱(被引10次以下)、中等(被引10-29次)、較強(被引30-299次),然后分別計算,它的“貢獻率”則為19%、4.9%和3.1%;影響極強(被引300次以上)的論文一篇沒有。可見,中等水準以上的論文幾乎都去了國外。

          更讓人悲哀的是,“好論文不可能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的想法,似已成為中國學術界的“慣例”。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2008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簡介”中,列舉了4篇有關鐵基超導的論文(其中一篇發表于《中國物理快報》),并在隨后的評述中寫到,“上述研究進展已發表在《自然》、《歐洲物理快報》等期刊上,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顯然,國內期刊的貢獻被權威機構“忽略不計”了。

          被誤解的“影響因子”很有影響力

          石峰認為,國內科技期刊之所以爭取不到好稿,說到底是“技不如人”——國內外學者看不上。審稿不嚴、一稿多投、編校水平低,“嚇”走了大批優秀論文。

          更多圈內人士認為,在期刊的實際水平之外,決定著國內論文去向的指揮棒,就是“影響因子”。這個用于評價期刊影響力的通行指標,被中國科技界賦予了近乎壓倒一切的魔力——評職稱、選院士要看,拿獎金、申請課題也要看。

          可是,“魔力”源于誤解甚至有意曲解以偏概全。SCI和“影響因子”的發布者、湯森路透科技集團副總裁詹姆斯·泰斯特指出,在期刊“影響因子”與論文影響力之間不能直接劃等號。“事實上,大多數論文的引用率都不高。”他指出,“影響影子”僅僅針對期刊本身,與期刊上特定文章和特定作者的水平無關。

          一般說來,“影響因子”高的雜志,整體水平也較高。但是,“片面追求‘影響因子’不僅助長了科研的浮躁,也把舉步維艱的中國科技期刊逼入了死胡同。”王鼎盛說,即便是諾貝爾獎得主,有時也會將論文發表在“影響因子”不高的雜志上。因此,國內期刊要想與國外期刊平等地吸納優秀論文,作為投稿人的科學家首先得破除“影響因子崇拜”。

          在王鼎盛看來,科學論文不是流行音樂,要靠所謂的“排行榜”來證明自我價值。“比‘影響因子’更重要的,是期刊的‘半衰期’,即持續影響的時間。”他說,與國外雜志相比,國內期刊的“影響因子”固然不高,但“半衰期”差距更大。“往往,最優秀的科學成就不是以一時影響面取勝,而是以影響的深遠被世人銘記。”

          國際化是不是一條突圍路徑?

          沖出“影響因子崇拜”的重圍無疑仍需時間。眼下,逆境中的中國科技期刊亟需找到一個走出困境的突破口。作為中國SCI期刊中“影響因子”居首的雜志,《細胞研究》的突圍路徑多少值得借鑒。

          自創刊就堅持以英文出版的《細胞研究》于2006年加快了國際化進程。除與自然出版集團合辦海外發行之外,它還接連在海外聘請了一批編輯和編委。如今,在《細胞研究》七八十人的編委中,有40%來自國外。這些海外編委好比“全球大使”,一邊在國外科學家中宣傳雜志、組織稿源,一邊帶頭在雜志上發表論文。在海外編委的帶動下,《細胞研究》已有1/4的稿件來自海外。

          盡管保持著80%的高退稿率(《自然》、《科學》等的退稿率約為95%),《細胞研究》仍以不少“貼心服務”吸引著大量優秀稿件。例如,對于競爭性極強的文章,稿件的評審速度會從4周縮短到1周左右,以盡可能為作者爭得科研成果首發權;對于被其他雜志退稿的論文,編輯部會幫助作者一起修改,有的甚至可免去重新再審的環節直接發表。

          《細胞研究》常務副主編李黨生告訴記者,短短3年,《細胞研究》的“影響因子”從2.161迅速升到了4.535。不過,在目前的海外編委及國外來稿中,華人科學家占了絕對比重。“不可否認,華人學者在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整體水平為《細胞研究》的突圍提供了便利,其他學科領域的國內科技期刊的國際化之路,不一定能像我們走得這樣順。”李黨生坦言。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日韩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中日韩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午夜看片a福利观看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