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省考三科,有的省考六科;有的省計標準分,有的省計原始分;有的省填階梯志愿,有的省填平行志愿……
中國高考歷來萬眾矚目,尤其從2000年實行分省自主命題起,全國各省市區的改革和嘗試從未間斷。同為高考,不同省份方式不同———考試科目不同,有的三科,有的五科,有的六科;統分方式不同,有標準分,有原始分;志愿填報時間不同,有考前填,有考后估分填,有知分填;志愿填報方式不同,有的是平行志愿,有的是階梯志愿。
高考為何弄得如此五花八門?各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方向在哪里?效果又如何評價?
還在淺層次里打轉
“理論上來講,這些改革都不是非常必要的,也不會有很大的效果。”
目前,實行分省單獨命題的省市區有近20個,各省高考操作方式差別挺大,而現在高考改革都還正在進行。如何看待這五花八門的改革?它們將會走向何方?
觀點1 改革要有提前量
多位教育界專家探討這個問題時,觀點基本一致:改革是對現狀的完善,具體內容都無可厚非。不過有個前提,改革也不能過于頻繁,并且要有一定的提前量,高考事關考生和家庭利益,不能因為改革影響了考生的復習和考試。
當初為什么實行分省命題?長期關注高考改革的教育專家、暨南大學教授班弨介紹,教育部也認為,全國統考沒有必要,因為高考錄取名額實際上是分到各省的,各省無論用什么方式選拔,百分制也好,五分制也好,效果都一樣。并且各省教材不同,教學進度也不同,只要按照教育部的教學大綱安排,各省的靈活性是允許的。
觀點2 效果現在難恭維
最近湖南傳出風聲不再文理分科,引起高度關注。其實早在2002年江蘇就進行過這樣的試驗,但很快又走了回頭路。廣東明年也要推行新的考試方案,要取消X科,實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班弨分析,文理分科的根源是為了提前一段時間讓學生集中復習迎考,這實際上是受考試導向指引的結果;廣東將要推行的學業水平考試,作用也微乎其微,因為現階段高考的公正性仍無可替代,高考不可能取消,“會考”只能起輔助作用,想像國外一樣用會考代替高考?我們做不到。
“為什么各省高考總在不斷改革?說明目前的改革探索是技術層面的,是淺層次的。理論上來講,這些改革都不是非常必要的,也不會有很大的效果。”班弨說。
華南師范大學人才測評與考試研究所所長張敏強說:“高考改革應該擺脫在小圈子改來改去的局面,應著力于在關鍵問題上改革。”他指出,要提高命題質量,全面發揮高考的作用。
不可能大家都滿意
“高考本身技術性的改革,不可能改變大學學位短缺絕對的供需差異。”
高考改革雖然每一步都備受關注,但是改革本身暴露出來的試驗性、反復性也頗受詬病。高考改革為什么這么難?它的方向在哪里?教育專家分析,高考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病根多不在它本身,而是在它所依存的教育現狀上。教育“有病”,高考就不可能“一身輕松”。另外有教育界人士反映,高考改革中權和利之爭也客觀存在,使得真正的改革推行很困難。
觀點1 擴招是個好辦法
為什么要高考?因為需要“選拔”人才。選拔,就意味著要淘汰人。
班弨認為,如果有一天,中國的大學像美國那么多學位,高中生只要正常學習,就可以讀大學,那么諸多矛盾就自然消失了。但現實是,大家都想爭取機會上大學,但是高校資源緊張。而高考本身技術性的改革,不可能改變大學學位短缺問題。這種絕對的供需差異,注定了高考改革不可能取得大家都滿意的效果。
學位就這么多,增加機會的一個辦法就是擴招。班弨說,不少發達國家走過擴招之路,比如美國,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時上大學也很難,到了六七十年代,創辦了大量社區大學即地方性大學,每個城鎮都有,并且招生很多,每個學校學生都數以萬計,學費也很低廉,解決了供需矛盾。
觀點2 國家收回命題權
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應書增指出,高考的功能有兩個:其一是為高校選拔人才,其二是對中學教育起評價指導作用。許多學者認為,實行分省命題后,第一種功能還保留著,第二種功能卻喪失了。
以前全國統一命題時,每年高考后教育部考試中心都會公布高考試題的命題情況和評分標準。但實行分省命題后,一些省市不再公布。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張敏強正在做一個關于高考命題和錄取方式的課題,他說,有一些省市的考試部門自己命題、自己組織考試又自己來評價試題,這不恰當。
有內部人士透露,以前教育部命題組十年都不換人。實行分省命題后,各省市命題隊伍不夠穩定,雖然這些老師專業素質是有的,但不一定具備命題的知識和經驗,這樣命題的難度和區分度很難保證。
華中師范大學考試研究院魯子問,曾對全國統一的高考英語作文與分省命題的15道英語作文題質量進行過定性、定量的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試題效度存在較大差距,分省命制的作文試題73.3%不是以外國人為寫作交際對象,語用目的不合理。
張敏強建議,教育部應該要分省自主命題權收回來,仿效美國,把國家考試中心建成一個非營利性機構,統一組織全國高考,保證命題質量。如果各省需要,考試中心可以每年設計20—30套試題給各省選擇。
高考,讓人目迷神眩
考試內容
分省自主命題后,各省的高考內容和形式不同。這里選幾個省份,擇一斷面,可見其多樣性。
山東,自2007年起采用3+X+1模式。語數英各150分;“X”指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各240分;“1”指基本能力測試,卷面分值為100分,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計入高考總分;高考滿分750分。
廣東,自2007年起科目設置為3(語數英)+文基/理基+X(理/化/生/政/史/地)。將標準分變為原始分,實行“文理分線”分類選拔,高考滿分750分。而從明年起,廣東將廢除X科,變為“語數外+文科綜合/理科綜合”。
海南,自2007起科目設置為3+3+基礎會考。文科,語、數(文)、外(加聽力)、政、史、地;理科,語、數(理)、外(加聽力)、物、化、生;基礎會考成績按卷面實際獲得成績的10%計入錄取成績總分。
志愿填報時間
一是考前報志愿,二是估分報志愿,三是成績公布之后報志愿。
三種時間填報志愿,各有利弊。北京在高考恢復后基本上是考前報志愿,1999年改為估分報,2000年采取知分報的形式,三種時間都用過了之后發現還是考前報最好,后來又改回了考前報;廣東以前采用考前填志愿,現在實行考后知分填志愿。
志愿填報方式
一是順序志愿(階梯志愿),二是平行志愿兩種。
順序志愿是“志愿優先,擇優投檔”;平行志愿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目前有16個省市實行平行志愿,包括湖南、江蘇、浙江、上海等;另外還有部分省市實行部分平行志愿,如陜西、重慶等;內蒙古實行的是動態平行。
關注熱點
平行志愿
更合廣東水土
平行志愿是基于現代技術手段的錄取新方式,現在使用了電子檔案,使得平行志愿成為可能。比如中大、華工、暨大同一批次學校,以前僅一個有效,現在電子檔案轉動非常快,中大分數不夠,馬上會轉到華工和暨大,仍然算第一志愿錄取。
不過平行志愿也有負面效果,就是使高分考生有了絕對機會,淡化了志愿的作用。比如有人601分報了中大,有人600分報了華工。結果前者分數不夠中大,檔案就轉到華工被錄取了,而600分報考華工的考生卻被擠掉了。
國外高校,分數再高,第一志愿不報不會被錄取,他寧愿選擇低分的。他們認為,學生忠誠于他才重要。
廣東適合階梯志愿還是平行志愿?班弨認為,平行志愿更合適。國外名校可以不依分數,但中國還沒有發展到這一步,因為這顯得不公平,看起來更透明的平行志愿更適合當下的中國。 本報記者 夏楊 實習生 馬紅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