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擴大考生的選擇權、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為核心,建立以統一考試為基礎的多軌道、多樣化的考試制度和錄取制度,實現考生自主選擇考試、自主選擇學校、多次錄取機會——
高考話題總是牽動人心。剛剛過去的高考,全國11個省份以新課改高考亮相,隨之而來的是各地改革方案的紛紛出爐。由課程改革作用于高考,人們由此期望千軍萬馬受制于此的高考指揮棒能夠成功指揮中國教育真正擺脫應試教育、資源不足的困境,還教育以本來面目。然而,在中國教育的現狀面前, 勢在必行的高考改革顯然前路悠長。
6月13日,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醞釀已久的民間版高考改革方案公之于眾,以擴大考生選擇權、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為核心,構建新的考試、招生制度,一幅觸及實質、力圖“以改革實踐促進改革”的高考改革路徑圖引人注目。
變“最不壞的高考制度”為“最好的高考制度”
“統一考試、分層多軌、自主招生、多次錄取、公平公正”是對上述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描述。上海交通大學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解釋該方案出爐的背景時說,面臨知識經濟和國際競爭的嚴峻挑戰,世界各國的教育競爭已發展為教育改革的競爭。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外部環境逐漸寬松,公眾對高等教育的選擇性逐漸加強。高考制度改革影響面大,專業性強,面對復雜的利益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困難不難想象,但改革勢在必行。
“我們需要堅定改革的方向,通過理性、建設性、漸進性的方式,用改革的實踐推進改革,使高考改革走出困境,把現在‘最不壞的高考制度’最終變為‘最好的高考制度’。”熊丙奇信心十足地說。
民間版高考改革方案,以“受教育者的權利”為出發點,力圖以此構建新的考試與招生制度。
“為什么要強調受教育者的權利?”熊丙奇指出,從2003年開始,我們在推進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同時,自主招生也受到了一些質疑,核心問題就是自主招生改革只給了高校自主權,而沒有給學生選擇權。學生參加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但是在填報志愿過程中只能選擇其中一所作為自己的志愿或者是第一志愿,學生根本不可能拿到多張錄取通知書。因此,我們的改革方案將擴大考生也就是受教育者的權利作為一個重要出發點。
熊丙奇說,具體而言,就是以學生為本,擴大考生選擇考試與高校的權利。我們要增加多種考試,不再是一次考試;擴大考生選擇高校的權利,就是學生不只拿到一張通知書,而是應該拿到多張錄取通知書,之后選擇他想去的高校。
變一考定終身為考試錄取多軌道、多樣化
以擴大考生的選擇權、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為核心,建立以統一考試為基礎的多軌道、多樣化的考試制度和錄取制度,實現考生自主選擇考試、自主選擇學校、多次錄取機會。民間版高考改革方案提出的基本思路頗有些大膽。
具體到考試制度改革,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改革傳統高考,實行多軌道、分層次的統一考試。
“我們現在統一的高考不管學生的層次、能力水平怎么樣,都是一張試卷。”熊丙奇說,而國外比如法國,作文考試的題目就分為文科、工程技術類、理科三類。另外每一個類別的作文卷子都有三道題目可供選擇。
按照現在的方案設計,實行多軌道、分層次的統一學科知識考試,就是以研究型大學和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進行劃分,不同類型學校及學科采取不同的考試科目。考試科目分為多種組合,包括普通文科、理科、工程技術類、生物醫學類、藝術和體育類等,每一個考試內容可以區分不同的難度,比如語文1、語文2、語文3;數學1、數學2、數學3等。越是數字小的難度越高,比如語文1是難度最高的,語文3是難度最低的。考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科興趣與能力選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考試。
與此同時,舉行“全國學業能力水平測試”。熊丙奇解釋說,目前有些地區推行的學業能力水平測試實際上還是學科考試,學科考試主要是基于學科知識的考試,而學業能力水平測試主要是基于學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邏輯能力的考試,類似美國的SAT考試。為此,他們建議學業能力水平測試可以在一年舉辦多次,每次成績的有效期可以是兩年,學生拿著這個成績可以去申請大學。
基于考試制度改革的錄取制度改革分為三種模式:
1.全國學業能力水平測試+高校自主招生模式。熊丙奇說,目前有76所高校實行5%的自主招生,但目前的自主招生模式,一方面導致了很多學生考試成本增加,另外也有很多不公平因素。因此,我們呼吁建立一個全國學業水平測試。學生參加完這個測試,拿著成績單就可以去申請大學的自主招生。而且,每個學生可以同時申請4所學校,并有可能同時拿到4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2.統一學科知識考試+集中錄取模式。這個模式就是將目前高考的集中考試變為多元多軌的學科考試。基于這樣的考試之后,學生參加集中錄取。
3.自主考試模式。該模式主要針對高職高專學校,這些學生不再參加全國統一學科考試和學業考試,只要參加這所學校的考試,就可以被這所學校錄取,實行寬進嚴出。
公平、公正何以保證
對一考定終身、一分定終身的無奈激發起人們對高考改革的漫漫期待,然而,取消統一高考,會不會使現有的公平、公正難以保全?推行自主招生,是否會給更多的學校提供暗箱操作的空間?多年來,日漸高漲的高考改革呼聲始終與種種質疑與擔憂相伴相隨。如何在保證基本公平的基礎上使高考更好地發揮其正面作用,這一民間方案提出了八項配套措施:
1、制定《考試法》,將考試招生納入法制軌道。
2、推進高校管理改革,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公信力。熊丙奇特別解釋道,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信息公開極為有限,公眾難以進行監督,從而對自主招生充滿質疑。我們的建議是,建設高校自主招生信息公開機制,以及中學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同時在大學實行學術本位管理,減少行政因素對招生等教育事務的干涉。還要建立問責機制,無論大學還是中學,發現弄虛作假,要承擔相應責任,取消有關的資格和招生權利。
3、構建不同類型教育的“立交橋”,探索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完善招生培養就業服務體系。
4、實行高考報名社會化,防止學校追求升學率。
5、改革考試加分政策。
6、均衡研究型大學生源分布,保障農村學生的入學機會。
7、降低英語分數權重。
8、培育中介組織,提高考試服務質量。
對高考改革引發新矛盾的擔心,北京理工大學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直言:“這種現實和危險是客觀存在的。”他說,高考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面巨大,很容易讓人畏首畏尾、束手無策,從而導致年復一年地討論下去。我們的思路是用改革促進改革,通過改革高校管理體制,通過實現招生過程全程公開透明和加強社會監督,保障招生的公正性。這樣既擴大了高校自主權,保障了考生的選擇權,也推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他堅信“這是可以追求的 ”。
問路高考,這一民間改革方案也許還過于理想化,遠非完美。但方案的設計者寄希望于提出這樣一份可供參考的改革文本,讓各方充分表達意見,讓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動改革的前進。正如中央教科所研究員程方平所說:“高考制度改革不是一天半天,需要有理念,需要試驗,需要推進,需要嘗試, 甚至還應該允許它有挫折。” 本報記者 豐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