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85周年校慶,首屆全球校友會會長論壇熱議:
本報訊 記者夏楊、實習生豐輝、通訊員王麗霞報道:昨日是孫中山先生創辦中山大學85周年紀念日,中大召開了首屆全球校友會會長論壇,來自全球五大洲 68個校友會的120多位會長代表,就校友會文化問題展開探討,對時下不少高校“校友會即募捐委員會”的現實做法提出批評。
中大校友總會會長、校長黃達人歡迎各位校友“回家”。中文系77級校友,中大北京校友會會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陳平原發表了《校友與大學文化》的主題演講。陳平原說,“校友文化”不等于“校友捐贈文化”。“我們感謝那些慷慨捐贈者,但不希望對其他人造成壓迫感,以致逃避校友會的活動。過去走江湖賣藝的總喜歡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錢的捧個錢場、無錢的捧個人場。不失時機地為母校叫聲好,這也是一種貢獻!”
演講結束后,記者就校友文化問題和陳平原教授進行了對話———
“挖名角”很少考察教學成效
羊城晚報:談校友文化,首先要說學生,學生對于大學意味著什么?
陳平原:學校辦得好不好,不僅體現在導師的著述,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互助,以及學生日后的業績與貢獻,還有就是學生對于母校的追懷,那是構成大學聲譽的重要因素。當下中外各大學“挖名角”,看中的都是教授的學術名聲與科研成果,很少考察其教學成效,以及是否善待學生。其實,畢業生尤其是本科生,才是學校最大的財富。
羊城晚報:為什么說本科生最重要?
陳平原:本科生剛進大學,一切都很新鮮,同學關系、師生關系都很親密,這時候老師的關心、引導最重要。我剛考上中大的時候,農村的孩子在城里孩子面前不敢說話。一位老教師告訴我們,只要好好學很快就能趕上城里孩子。真的到了大學三四年級的時候,論成績反而是農村孩子好。老師的一句話能影響學生一生!
不能僅把校友當募捐對象
羊城晚報:您提出,校友文化不等于募捐文化,為何有如此一說?
陳平原:目前各高校重視校友,多是從“募集經費”著眼的。錢當然很重要,但不是全部,甚至不該是“主旨”。否則,人家會說你這大學“嫌貧愛富”。“愛富”可以理解,但“嫌貧”不應該。美國私立大學的做法值得思考,既不放過“有才”的,也不放過“有財”的。
羊城晚報:您寫過很多關于大學故事的書,對大學生活頗多感慨啊。
陳平原:北大百年校慶期間,我回避“正史”,轉而編選《北大舊事》,并撰寫《老北大的故事》,這個寫作模式,現在已被廣泛采用。在我看來,校友會的工作,要包括有意識地引導一代代的學子,不斷地談論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師長、我們的青春……而不知不覺中,他們就會有回報母校的沖動!
捐款指標太高會嚇倒校友
羊城晚報:每年校友聚會,往往都是有成就的人愿意來,寂寂無名的人不想湊熱鬧。
陳平原:高校對所有校友一視同仁,那是理想境界,實際上做不到。校慶活動時,別讓大家覺得太勢利,這就行了。大學在重視著名校友時,可也別冷落了“非著名”的校友。做校友工作,屬于“長線投資”,切忌“短線操作”。
羊城晚報:縱觀很多高校的校友會活動,主要還是和募捐有關。
陳平原:校友會的工作不僅僅是募捐,最重要的是凝聚校友的一片赤子之情,不要太急功近利。現在各大學在統計捐款時,往往只說“錢數”,其實還得看“人數”———到底有多少校友愿意參與,這很關鍵。如果定的“指標”太高,一捐就要幾十萬上百萬,就把許多校友嚇住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