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像愛護身體一樣呵護自己的心靈
5月25日,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如約而至。
北京市衛生局發布播報,北京地區大學生抑郁癥患病率達到23.66%,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另據對北京16所大學的調查,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占總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讓那些年輕的心激情不再?如此燦爛的時光,又該如何珍視?“5·25”——“我愛我”,這個特別的日子提醒年輕的學子們:像愛護身體一樣呵護自己的心靈。而對全社會來說,該以怎樣的態度看待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加值得思考。
大學生真的很脆弱嗎
中國社會調查所的一項調查顯示,26.5%的受訪大學生有過自殺的想法。而另一項確切的統計是,2008年,僅教育部直屬高校就發生63起大學生自殺事件,達到歷史頂峰,其中北京為23起。今年以來,全國已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有近 10起,有關數據表明,自殺已經取代突發疾病和交通意外成為大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接連見諸報端的涉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極端事件總是讓人們發出這樣的感嘆:“現在的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而事實上,大學生真的心理很脆弱嗎?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宋振韶博士對此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事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普遍還是比較積極的!
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施鋼10年來對該校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的結果同樣印證了這一結論,“我們的普查從1998年開始,到目前比值基本穩定!
對于社會輿論顯示大學生心理問題比例“上升”的現象,施鋼直言道:“不是絕對值的問題,而是民眾對大學生及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關注度在提高,對心理衛生問題的關注度也在提高。”他說,“其實中國大學生自殺事件的發生率比國外低得多!
宋振韶也認為,之所以大學生群體給人一種“問題很嚴重”的印象,主要是因為大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受關注的群體。在人們看來,大學生“不應該”出現問題。他態度鮮明地指出,如果以自殺率作為衡量一個群體是不是心理健康問題最多、最集中的群體,那么,大學生群體顯然不是!皳伊私,大學生自殺率在十萬分之二到十萬分之四,遠低于普通人群的十萬分之二十三,也低于同齡的其他群體的十萬分之十五。”
深究“問題很嚴重”的根源,宋振韶認為另有兩點原因。首先是人們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界定不準確,“如果把一些正常的心理困擾和困惑都歸結為心理問題的話,那么,我們的確能夠得出大學生心理問題比例呈上升的趨勢”;其次,宋振韶對測量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工具本身的科學性提出了懷疑!氨热缬械臏y量工具的題目本身就有‘問題’,不斷‘誘導’學生回憶‘負面’的情緒感受,這勢必會‘測出’ 很多問題來!
事實上,如果從尋求心理幫助的學生數量看,的確越來越多。但在宋振韶看來,這是一個積極的信息。“說明人們對待心理衛生的觀念在前進,在發展。”施鋼則強調,需要正確客觀地看待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向引導社會輿論。
大學生心理變化反映時代特征
大一新生,入學不久就開始失眠,夜晚煩躁,白天精神萎靡,求助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才發現原來她是擔心未來找不到工作而焦慮。大三男生,被深深的孤獨折磨,最終走進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問他為什么不交朋友,他說,周圍沒有符合他的朋友標準的同學。
在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們時常碰到這樣的案例。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紅分析指出, 從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看,首先是就業引發的心理問題增多。其次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和社交不適。第三是戀愛和性問題。其常見的表現則主要有強迫癥狀、抑郁、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焦慮等。
很顯然,經濟、社會生活的點滴變化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多年與學生接觸,宋振韶深有感觸地說,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反映了時代的特征,比如感受到了更高的壓力水平,表現出了更多的生涯焦慮,人際互動技能呈現退化的趨勢等。
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李春茹最真切的感受就來自就業壓力!艾F在,除了畢業班的同學會到心理中心接受咨詢外,一些非畢業年級的同學也出現了就業心理壓力,對就業擔心,對未來迷茫,實際上,他們并不清楚自己具體害怕和擔心的內容,只是一種茫然!
而在分析出現上述表現的原因時,施鋼指出,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帆風順,以及獨生子女時代造成的幼年缺乏同齡人陪伴等客觀因素鑄成了今天大學生獨有的心理特點。無論是環境適應不良引發的情緒不良,還是人際關系緊張、主觀感受壓力大帶來的情緒障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天的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不夠。之所以在大學期間突然爆發,施鋼認為,這與成長過程中家庭對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關注少直接相關,“光重視身體和考試成績了”。對心理健康的忽視則形成一個累積過程,施鋼說,“從幼兒園到高中都處在升學的過程中,由于心理品質引發的問題到了大學這一開放的教育環境中會更易爆發!
施鋼同時提到了互聯網,“互聯網真是一把雙刃劍,人機對話代替了人際溝通,大學生因此缺乏必要、有效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朋友、同學、兩性之間,溝通受阻!
壓力太大,承擔太多,當下的大學生的確不容易,“社會大環境對人的心理素質的要求高了,真的很難說我處在他們這個年齡能不能比他們強。”施鋼由衷感慨。
心理素質教育比心理危機干預更重要
“您放心,我會用接受心理輔導期間儲存的心理能量迎接未來的生活;我再也不會讓自己在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時再尋求幫助!焙茈y想象,這是一位一年前已處于嚴重抑郁狀態的女生,惜別校園時說的話,施鋼至今難以忘懷。
很多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老師或許都會為救助對象的心理康復而深感欣慰,但回味感動之余,施鋼一再強調,“心理素質教育比心理危機干預意義更大!
對此,宋振韶深有同感!爱斍,大學生普遍比較欠缺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應對心理危機的技能。”他認為,通過開設必修課或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在大學生中普及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培養應對心理危機的技能,乃是高校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有效舉措。
施鋼舉了中國農大的例子。通過近10年的努力,他們已經構建起比較務實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首先是面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衛生知識普及和學生心理自我保健意識教育。施鋼說:“這是一個治本的工作,要讓學生們意識到身體、心理健康同等重要。還要告訴學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應盡早尋求救助。”
與此同時,中國農大著力打造了一支學生心理委員隊伍,以便在學生中盡早發現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從而減少和預防嚴重危機事件的發生。
宋振韶在他所在的北師大開設了“人際互動與心理適應”課程,廣受學生好評。他負責的心靈茶座、雪絨花心理健康大講堂受到大學生的歡迎。他和咨詢中心其他老師負責培訓的每班兩名的“雪絨花使者”現在已經遍布校園。“他們傳播心理健康理念,用積極、陽光的形象影響周圍的同學,發揮了朋輩互助的獨特作用!钡握裆靥岢,盡管當前絕大多數高校均設有心理咨詢或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高校輔導員隊伍也在不斷擴大,但心理咨詢和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程度與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他認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狀況的關鍵在于科學發展高校心理咨詢隊伍,建設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
事實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應該以1比 3000的比例配備心理輔導老師,施鋼為此深感憂慮:“專業工作質量下降,心理咨詢的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以及因為投入不足而導致的咨詢場地、條件受限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彼f,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在最需要的是重視,還有合理引導和宣傳。而他最想看到的是,人們“像關心身體健康一樣關心心理健康”。(記者 豐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