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警惕全體學生參加奧數導致的厭學現象
“現在很多數學競賽是應試的方式,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士楊樂指出,我國的數學競賽始于1956年。當時,這些競賽在引導一部分對數學有興趣的高中生繼續在數學方面進行深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當時的競賽定位很清楚,就是讓那些對數學確實感興趣的高中生參與。”楊樂院士說,1986年我國首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從此,數學競賽在中小學中越來越普及,“而近些年數學競賽出現了偏差”。
楊樂院士指出,現在的奧數競賽不僅在高中生中進行,而且在初中生甚至小學生中進行;不光那些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參加,可以說全體學生都參加了。“這么多的孩子都去參加奧數班、上奧數培訓學校、參加奧數比賽,這樣做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還會給學生帶來沉重的負擔,并造成厭學情緒。”楊樂院士說,這是在用應試的方式學習數學。
楊樂院士說,現在不少人說我們的中學生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拿了獎牌是給中國爭了光,“但是我們還要看到這些獎牌的背后”,我國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孩子是通過層層考試選拔出來的,然后把選拔出來的孩子集中到冬令營中,用削減其他課程的方式進行集中訓練,“這種集中輔導并不是啟發式的,而更多的是對解題技巧的訓練。在這種情況下拿到的名次無法說明我們的選手的數學水平比國外的選手強。”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校長王殿軍認同楊樂院士的觀點。“我國并不缺乏有數學天賦或數學潛力的學生,我們缺少的是一種健康的培養方式。”王殿軍認為,現在的數學競賽太功利、太應試、太短視,“正在扼殺學生的數學天賦和潛力”。本報記者 樊未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