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不久,溫州第三中學高一段和初一段都將實施一種叫“家庭式導師制”的管理方案。提出這個方案的是溫三中的校長姚哲靜,“我帶的‘齊翀班’第一個實施這個制度,三年過去了,效果非常好,這屆高三會考成績是三中歷屆會考成績中最好的。”記者 章瑚
學生喊未婚老師“老爹”
三十歲上下的陳世理是溫州第三中學的一位化學老師,還沒成家,卻是6個大孩子的“爸爸”——他是齊翀班的任課老師,也是“月桂樹之家”6個學生的“家長”。他會時不時地和學生一起參加親子活動,不定期組織“家庭會議”。久而久之,他的“孩子們”習慣性地喊他——“老爹!”
據陳世理介紹,有時候和朋友在路上遇見學生,那中氣十足的“老爹”招呼,經常會讓他的朋友笑到肚子疼。“我會和朋友解釋,這是我的學生,這是我們的招呼方式。”陳老師說,在開家長會時,學生還當著自己親媽的面介紹他——“媽,這是我老爹。”
而在溫州第三中學的高三段,稱呼老師為“老爸”、“老媽”是很常見的現象。因為,自從齊翀班實施了“家庭式導師制”后,同年級的其他班級紛紛效仿,到后來全年級都“家庭式”了。
將“家”的概念引入班級
2006年,齊翀班是高一新班,也是高一段中成績最差的一個班級,當時的班主任就是校長姚哲靜。
姚哲靜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深知,好的成績靠的是自主學習能力。但在溫三中的高中段,有的學生因為沒考上更好的學校而情緒低落,沒有學習動力;同時,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存在隔閡,老師難上課,班主任也難管理。
“怎樣才能讓這批基礎一般的孩子自主學習?”姚哲靜想到了一個點子:引用“家”的概念,將一個大班級分成幾個小家庭,讓班級溫馨化。六七個學生加一個任課老師組成一個家庭,每個家庭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家規;每個家庭經常要召開家庭會議;同時,每個家庭都還有屬于自己的“家庭責任田”,衛生、紀律、文藝、學習……每個小家庭都分到一個管理轄區,每個人都成了班級里的小干部。
計劃如期實施。于是齊翀班里有了月桂樹之家、冬青樹之家、梧桐之家、雪松樹之家等8個以樹為名的小家庭。8名任課老師成為這些家庭的家長,每個家庭都還有一名學生做家長助理。
定期召開家庭會議進行溝通
家庭成立之后,“家長”還需要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布置下一步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并聽取各個孩子的反饋。
昨天下午,記者正趕上“月桂樹之家”的家庭會議。“月考的成績剛出來,我們就根據此成績再看各學生的缺陷,另外再有針對性地提醒學生哪些高考科目是需要再留意的。”在“老爹”陳世理的眼中,哪個孩子是可以考上專科的,哪個孩子是需要在哪些科目再努力一把的,他都一清二楚。在布置家庭工作時,老師也會對癥下藥,給學生最貼切的建議。
“我們的物理老師也是我們的‘侯爸’!”“我們也會管我們的生物老師叫‘媽’。”在齊翀班,談起自己的家長,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道:“上課他們是老師,下課就感覺是朋友。”學生劉佳慧說,上自己“老爸”的課,想不認真都難,而且會特別在意“老爸”教的科目的成績,“就怕給老爸丟面子呢。”
學生林林告訴記者,他們更多時候將陳世理當成是兄長和朋友。上學期,林林考試失利,化學成績非常不理想。她越想越難過,就給“老爹”打了個電話:“老爹,你對我最好了,可你的這門課我沒有考好,我覺得很對不起你。”
“叫老師‘爸’‘媽’和自己在家里叫的感覺又不一樣,不是那么正規嚴肅,但能體現我們和老師的親密關系,我蠻喜歡這種感覺。”高三(4)班的學生圓圓說。
會考成績歷史最好
趙倩倩是齊翀班雪松之家的家庭助理,被家庭成員稱呼為“老大”。在趙倩倩的眼中,家庭式導師制除了能讓他們和老師關系親密之外,還讓同學與同學之間有一種兄弟姐妹的情意。
“不僅是我們這個家庭的同學經常會聚會,家庭和家庭之間也經常會進行小聚會。學習上有什么不懂,我們會互相討論,誰要是心情不好,我們也會主動去了解。我們班的同學關系就特別好。”她這樣說。
珊瑚樹之家的“老大”李瀟俊則認為,“家庭式導師制”使得班級工作具有系統性。“每個人都參與了班級工作,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分工明確,做起來輕松而且有效率。”
姚哲靜告訴記者,與現在的高二年級相比,高三段的學生學習的風氣更好,同學之間也更加團結親密。三年的時間,沒有發生一起學生與老師頂撞的事情,也沒有一起學生與學生打架的事情,而從剛剛結束的高三會考成績來看,這一屆高三會考成績是歷屆三中會考成績中最好的一次。
家庭式導師制
大班級小班化
首先,家庭式導師制,其實是一個合力機制,一個任課教師加幾個學生,組成一個新單位,作為大班級的一個小單元,既分又合。改變了過去班級管理由班主任獨攬,任課教師上完課走人的狀況,將全體教師的注意力和愛心集中到全體學生身上。既然是一個家庭,就必然有責任感和榮譽感,師生會為此協力。雖是大班,取得小班化的效果。
其次,由師生組成“家庭”,朝夕相處的老師成為家長,同學成為家庭成員,其實更有利于迸發孩子的自信心和合作力。很多學生在家庭中和父母沒有話,不配合不協作,原因在于很多父母和子女之間沒有形成朋友式的關系,代際的差異關閉了孩子自由的心扉,當然這不是全部的情況。而且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一定程度的隔閡,導致家校教育的脫節。“新家庭”有效地避免了這些問題。但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是不可以替代的。
在全市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學校大膽探索的勇氣和精神值得借鑒。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