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出現,使人們逐漸告別了用筆書寫的時代,中小學生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電腦的普及,不少中小學生越來越不會寫字了,字跡潦草、語法錯誤已經成為一種“通病”。專家呼吁,學校和家長對此應引起重視,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寫字工整的好習慣。
寫好方塊字 變得這么難
市教科院對天津市10所中小學近500名中小學生進行的一項關于“書寫漢字”的調查,結果發現,75%的中學生認為自己“寫字難看”,然而真正做到每天練字的學生卻不足10%。談到“不愿意練字”的原因,中學生的回答依次是“可以用電腦代替”、“沒時間練字”和“堅持自己風格”,而超過半數學生認為“字寫得好不好無所謂”。
調查中,一名5年級的小學生對記者說,“現在都進入信息時代了,什么都是用電腦,你寫得再好也派不上用場。”而這樣的心態,在學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家長對練字也持一種消極的態度。如今,很多孩子從五六歲起就被家長帶著參加諸如奧數、繪畫、舞蹈、樂器之類的“特長培訓班”,而很少有家長愿意讓孩子花時間和精力練一手好字,而“耽誤時間”、“誰都會寫字,不算特長”、“升學不加分”等都是家長看輕孩子書寫教育的原因。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專家分析,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鼓勵在小學開設書法、繪畫等課程,然而在“書法課”并未正式列入中小學課程計劃之前,書寫教育之所以難以在中小學推進,根本原因在于“寫字”并不是現在人才選拔機制的“硬件”條件。新課改后,天津市部分學校雖然嘗試開設“書法課”,但卻存在缺乏專職書法教師、課時常被擠占等問題。
習字書法列為必修
天津市硬筆書法協會負責人認為,一手好字不僅可以受益終身,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文化底蘊。因為青少年學習書法的意義,不在于能寫一筆干凈整齊的字,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在書寫過程中,了解中國的文字、歷史、古典詩詞,體會漢字的美感,培養對漢字以及本民族語言的熱愛。此外,學習書法不僅是掌握一種技能,還能培養小學生嚴謹、認真、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這些都對少年兒童身心發育乃至一生的發展大有裨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老師認為,在高考語文主觀題的評分標準中,卷面整潔一項是占相當比重的,而高考時一位閱卷老師每天要看數百份卷子,非常容易形成視覺疲勞,字寫得好從卷面分來講就會有優勢。相反,字不好勢必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從而影響卷面成績。據市教委教研室主任介紹,習字和書法已被列為天津市一至五年級地方課程,成為必修課。相關教材正在編寫當中,將由政府買單,向學生免費提供。(完)(記者殷瑩 實習生劉菲菲)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