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夏天,一個叫張炘煬的男孩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10歲的他以510分的成績考入天津工程師范學院,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2008年夏天,宿舍里依然擺放著天線寶寶和QQ玩具,而張炘煬已長成一個身高1米72、體重110斤的大小伙子。
2008年的夏天,不滿13歲的張炘煬通過了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復試,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生。回顧已經過去的3年大學生活,這個被同學們稱為“小屁孩”的孩子流露出濃濃的留戀與不舍。
一根”豆芽菜“三年長成“大胃王”
三年來,張炘煬和父親張會祥一天三頓飯都在學校食堂解決,自從喜歡上運動,當初像根小豆芽菜的張炘煬已成了公認的“大胃王”。張會祥笑說,一份三塊錢的套餐,小炘煬能吃兩份。
6歲開始,張炘煬除了少量的魚蝦,幾乎不吃任何肉。母親吳慧娟說,現在張炘煬已開始吃少量牛肉了,每到周末,兒子和丈夫回到廊坊的家,她總會燉點牛肉,以前家里用小碗,張炘煬就吃小半碗飯,現在竟然能吃滿滿兩大碗飯,還要吃很多菜。
剛入學時,張炘煬對衣服從不挑剔,父母買什么就穿什么,但如今他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式和品牌。
“今年‘六一’,老師送他一件黃色的阿迪達斯運動服,他說不喜歡黃色,竟然對老師說不想要!”說起這件事,張會祥尷尬地搖搖頭,現在小炘煬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沒主見的小孩子了,為了讓小炘煬滿意,老師又跑了幾趟商場,最后換得的一件白色運動衫特別合心意,小炘煬這才高興地穿在身上。
寧可不要電腦也要爸爸陪讀
盡管學習優秀,但在生活上,張炘煬依然離不開父母,特別是一直陪伴他讀書的父親張會祥,是小炘煬心中最堅強的后盾和“精神支柱”。
長期和比自己年齡大的孩子生活學習在一起,張炘煬對年輕人的時尚生活方式非常了解。他曾對父親抗議:“筆記本電腦、MP4、數碼相機、手機是大學生必備的‘四大件’,我一件都沒有。”張會祥告訴記者,曾經有一段時間,張炘煬每天都央求他買電腦,說班里每個同學都有,但由于擔心孩子沉迷網絡,整日打游戲,而學校又有能隨時上網的機房,所以一直沒給他買。
后來,張會祥給張炘煬下了最后通牒:“如果買電腦,說明你已經可以料理自己的生活,家里可以給你買最貴最好的電腦,前提條件是,我不再陪讀,你自己獨立生活!”聽到這些話,離不開父親的小炘煬只好偃旗息鼓。
對于兒子一直想買的數碼相機,母親吳慧娟說,也許是和同學們出去玩的時候,看到別人有相機,張炘煬特別想買,自己和兒子說,數碼相機有很多品牌和型號,要挑選適合自己的那款需要提前了解很多知識,現在家里已經把買相機的錢準備好了,就等著張炘煬掌握足夠的知識后再來挑選。
再好的電視節目說不看就不看
每到周末,回到家的張炘煬喜歡看電視。剛上大學時還喜歡看動畫片的他,現在熱衷看戰爭題材的電影,還喜歡看國產電視劇。前一陣迷上了根據余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電視劇《福貴》,而《士兵突擊》《暗算》《亮劍》等等熱播的電視劇,就沒有小炘煬沒看過的。
張會祥回憶,高考前夕有一段時間,張炘煬愛看電視臺的一個系列節目,就跟他說:“爸,這個節目要播很長時間,我想多看幾集,到了×月×日后,我就不看了,到時候你提醒我一下。”為讓兒子放松,張會祥同意了。
過了一段時間,張會祥忘了這件事,但張炘煬沒忘記。那一天,小炘煬看著電視,忽然轉過頭來說:“爸爸,從明天起我就不看這個節目了。”沒等父親反應過來又接著說:“你忘了咱倆約定好的,從明天起,我要專心學習了。”
“讓孩子有責任感,父母對待孩子也要‘一諾千金’!”吳慧娟記得,廊坊的家里一直沒裝數字電視,每次張炘煬回家都會念叨一遍,她就向兒子承諾:“只要開始安裝,媽媽一定給咱家裝上。”一個多月后,看到家里的數字電視裝好了,張炘煬眉開眼笑地說:“媽媽說話算數,這樣好!”
依然是個“小屁孩”
在外人眼里,張炘煬是神童;在導師眼里,他是愛吃零食的得意門生;而在爸爸媽媽心中,他就是那個晚上不睡早上賴床的孩子。
在同學眼里,張炘煬依然是個“小屁孩”,但是個很牛的、不一般的“小屁孩”。
媽媽幫敲畢業論文導師“開小灶”供零食
盡管張炘煬在外人眼里是神童,但他身上也有很多這個年齡的孩子特有的小毛病。
“晚睡晚起的毛病就是改不了!”張會祥說,一般規定張炘煬晚上11點半必須睡覺,但經常自己睡醒好幾覺了,兒子依然趴在書桌前,一會兒看地圖,一會兒翻書本,一會兒陷入沉思,任憑一遍遍催促,就是不想睡覺。而等到白天,特別是上午有課的時候,7點起床就是件很痛苦的事了,張炘煬經常被父親叫醒了還躺在床上不愿起來。
“他的畢業論文都是我幫著用電腦敲出來的!”吳慧娟拿出小炘煬長達6頁的畢業論文說,張炘煬手寫論文,讓導師指導修改幾遍后,需要打印出來。由于數學專業的論文有很多公式,張炘煬先從網絡下載一個公式編輯器,再手把手教給母親如何用,之后就甩手不管了。“我對他說,我幫你敲可以,但你要在旁邊,但他看了一會兒就說,媽,我現在好熱,只有一件事能讓我忘記熱,那就是看電視,說完就跑去看電視了!”過了大約40分鐘,兒子又跑了過來,一直說著感激的話。正當媽媽稍感安慰之時,小炘煬卻說:“現在是廣告時間!”
“我的兩位導師對我特別好,給我補課時,還給我買零食呢!”張炘煬經常說的兩位恩師就是分別教他“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的劉華老師和張躍輝老師。兩位老師常利用休息時間為小炘煬“開小灶”,老師們常準備開心果和薯片給他,后來慣出了小炘煬的毛病,一到辦公室,就大喊“渴”。老師就笑著拿出飯卡,讓這個得意門生去食堂買兩罐飲料,師生倆一邊喝著飲料,一邊講課。
三年前認了五個“姐”現在再不愿和女生玩
剛進入大學時,張炘煬特別有女生緣,女同學們常帶他出去玩,他還在班里認了5個“姐”,一度招來其他男生的“妒忌”。不過,現在小炘煬再也不愿和女生一起玩了,聲稱:“我進入青春期了!”
雖然炘煬自己可能并不太懂“青春期”到底是什么,但他“恪守”不和女生接近的原則,不但不去女生宿舍,就連上課也不和女同學坐在一起。男同學們對炘煬的“回歸”表示歡迎,不管是打球還是出去玩,都會拉上小炘煬。
炘煬還迷上了“健身”,俯臥撐、跑步、打籃球,什么運動都喜歡!每天他都主動去打水,因為可以鍛煉臂力。在家的時候,他還搶著幫父母搬東西,10公斤的大米能一口氣搬上五樓。
張炘煬特別喜歡嘗試新事物。吳慧娟說,全家人去北京,坐的是票價相對便宜的慢車,想坐“和諧號”的張炘煬特別耿耿于懷,一聽到車上有老年人說慢車便宜,他就跑去和人家爭論多付錢和多費時間哪個更合算。
同學說:他是“神童” 可不敢一個人睡
同學說:“炘煬是個孩子,但不是一般的孩子!”
同學蘇志慶說,大家稱呼小炘煬為“小屁孩”和“臭小豬”。“我認為,神童不是生來什么都會,而是更早地用更短的時間接受更多的知識。”蘇志慶記得,剛開學時,張炘煬知道他是福建人,馬上說出廈門很多路的路名和公交車車次。過了很久蘇志慶才得知,張炘煬根本沒去過福建,因為喜歡看地圖,他對全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都非常熟悉。
同學姬國棟記得,大一時,英語老師拿出30個陌生單詞,讓所有同學在10分鐘內背下來,又挑了4個同學在黑板上默寫出其中的10個。平時對自己記憶力非常自信的姬國棟錯了一個,但一直做著鬼臉的張炘煬卻全都寫對了。大三后,很多同學還在鉆研專業課,張炘煬已看過“數學史”“偏微方程”和“古代數學研究史”等書。
姬國棟說,一次張炘煬直接叫老師名字,父子倆發生了矛盾,張會祥一氣之下摔門走了。這下小炘煬可慌了神,央求姬國棟晚上一定要留在宿舍里陪他,因為他不敢一個人睡。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