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成都12中(川大附中)特殊的寒假作業
蓉城孩子們盼望已久的寒假即將開始,當然啦,寒假作業是少不了的。提起寒假作業,大家不禁會想到寫作文、做數學題、抄單詞之類的常規作業,而記者卻從成都12中(川大附中)了解到,老師們給學生布置了一份非常特殊的寒假作業。那究竟“特殊”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據成都12中德育處許主任和心理輔導中心何主任介紹,今年的寒假作業除了要求學生對書本知識溫故知新外,還有一項特殊的作業,不僅是留給學生的,也是留給家長的。
作業A:問卷調查——優化家庭環境
問卷調查分為兩個部分,即學生需要填寫一份問卷,家長也需要填寫一份問卷。據介紹,“學生版”問卷包括對家長的生日、工作單位、愛好等基本信息的了解程度;“家長版”問卷則包括家長對學生喜歡的老師、興趣愛好、親密的朋友等等情況的了解程度。這些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否每一位家長和學生都能準確地回答出來呢?
采訪手記: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學生的確非常不了解自己的父母,甚至連最基本的父母的生日和工作單位都不知道,更不用說能夠看到于父母如何為自己操勞、如何在自己背后給予支持等等。而很多家長也是僅僅只看孩子的考試成績和排名,孩子的優勢、特長,還有很多的閃光點都被分數掩蓋了。也許,通過這樣的問卷調查,能夠讓父母和孩子打開心扉,讓他們在面對一個一個簡單卻回答不出來的問題的時候,能夠鼓起勇氣重新認識彼此。
作業B:家庭角色互換——改善親子關系
這一項作業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求學生和家長,在寒假里選擇一天進行角色互換。即父母觀察孩子,然后原樣模仿孩子的行為、表達方式去扮演孩子;與此相反,孩子觀察父母,再模仿父母的行為、表達方式去扮演父母。要求雙方盡可能的去感受角色中人物的內心體驗,并把感受整理成家庭成長日記。
采訪手記:不少學生得知這一作業時非常興奮,對“小鬼當家”充滿了期待,因為在這一天自己可就“翻身作主”了!不過,當孩子們面對買菜、煮飯、做家務等等繁瑣的事項的時候,他們是否可以應付自如?而面對調皮的“兒子”和“女兒”,“家長”又該怎樣去教育和溝通?也許,只有真正實施換位了,親子關系的雙方才能真切的體諒、理解彼此。
作業C:社區獻愛心——構建和諧氛圍
這一項作業要求學生們在寒假期間走進社區,為身邊的孤寡老人、低保戶等等特殊人群做一件事,向他們貢獻出自己的愛心,若沒有以上人群的,也可以為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做一件事。
采訪手記:這個作業內容,有的學生可能不太重視。的確,為別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直持有為別人付出的態度。如今的孩子得到的東西太多了,付出的太少了,如果他們能在完成這件事的時候,不去關注事件本身,而是更多的去體會那種付出的快樂,那么這份作業的意圖也就達到了。一件小事,一種態度,也許這就是和諧的真諦吧!
在很多學校都把教學工作放在追求升學率上面的今天,具有百年歷史的老牌重點中學成都12中,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卻在學生的素質教育方面傾注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從這一份寒假作業就可窺見一斑。面對記者的采訪,該校周光岑校長的一番話既展示了學校心理教育特色,也傳達出了作為負責任的教育者的心聲:“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我們的孩子們培養成祖國的接班人,孝順父母的好兒女,社會的好公民,家庭的好丈夫、好妻子,孩子的好父母。而一個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在各種各樣的關系中完成的,因此,良好的關系勝過教說。家庭教育的關鍵是怎樣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親子關系、家庭氛圍就是孩子生長的環境,家長把這做好了,孩子就會像莊稼一樣自己長大成人——這就叫家教無痕。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幫助家長和孩子打通障礙,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改善家庭環境,讓整個家庭共同成長。”
寒假結束,12中的孩子們會交出一份怎樣的作業?我們將拭目以待。(余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