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教衛黨委、市教委召集高校、區縣教育局領導以及部分中小學校長,共同聆聽剛剛榮獲首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的于漪老師作報告。然而,在兩個小時的報告中,81歲的于老師卻花了相當篇幅,談了她從教59年來的種種缺陷和失誤,并且把講演的主題定名為“一輩子學做教師”。
基礎教育不能有錯
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的于漪老師至今對五十多年前的一次講課耿耿于懷。“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不就是形容一個高雅一個通俗嗎?我當初就是這么在課堂上講的,但作為語文教師,這樣的解釋至少是不夠準確的。在《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中,就有對這兩個成語出典的正確解釋。”于老師說,教師的學歷水平不代表教學水平。“我剛上講臺時寫‘著’字,自以為很認真地一筆一畫地先寫‘羊’字頭,結果被一位老教師捉了錯。這件事讓我刻骨銘心,因為,教師在黑板上寫錯別字,很可能使學生也一生寫錯字。”于老師說,庸醫殺人不用刀,教師的教學出了錯,就像庸醫一樣,是在誤人子弟。所以,對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永遠保持學而不厭的精神。
教師肩膀挑著兩頭
于老師說,教師給學生的知識應當是瓊漿玉液,給學生的啟迪是要能醍醐灌頂。“有一次我在教王愿堅的小說《普通勞動者》時,想當然地認為這篇提倡保持艱苦奮斗優良傳統的課文,對主人公的思想品德自然應當拔到相當的高度,但課后立即受到了聽課的教研組長的批評,認為我還沒摸到語文教學的大門。”正是這句批評話促使了于老師發奮要敲開教學真諦之門。
在當了校長后,于漪曾組織開展了一次跨國界的教育科研項目,在國內還拿了獎,但請國際上的同行一審定,立馬反映出了問題。“雖然我們在教育技巧上表現得很強,但師生的親密關系卻比國外要弱;雖然我們的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很牢固,但和國外學生一比,視野明顯不開闊。”于老師問一位美國同行:“你們的中學生做哪些暑假作業?”對方回答,整個暑假不做一道題目,只要求讀40本書。
愛孩子不應摻雜質
一輩子對孩子苦口婆心、和藹可親的于老師也罵過學生。“記得班上曾有個綽號叫‘十三點’的男生,幾乎每周都要闖禍。有一次,這孩子又犯錯了,我怒不可遏地脫口而出:‘你又不是十三點!’雖然我罵他罵得很有‘藝術’,用的也是反詰句式,但沒想到有好幾位同學在周記里對我提出了批評。有位同學寫到:‘我們都聽得出,你是在罵那個學生,你還像不像個教師?還配不配做教師?’”于老師說,這是一件令她終身遺憾的事,一時的因黔驢技窮而辱罵學生,真的有損教師身份。如果孩子一教就懂,一說就聽,還要老師干什么?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是沒有雜質的,來不得半點虛假。 本報記者 王蔚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