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各高校內地招生人數有所下降被視為理性回歸
在港求學內地生曾只懂埋頭苦學如今積極爭取多元發展
內地生赴港求學調查
隨著高考錄取的進程,香港高校今年在內地招錄本科生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各香港高校招錄內地本科生約1400余人。從1997年香港回歸至今,港校在內地招收本科生經歷了從極冷到大熱,如今“降溫”的歷程。
而內地學生群體也在與港校環境的磨合中調整著自身的位置和心態。他們在香港高校這個舞臺上,留下了怎樣的形象和表現?港校老師如何看待內地生?內地生經歷的港校生活有何特色?頗為“神秘”的港校面試到底考什么?本報特派記者赴香港進行采訪。
在港校老師的眼中,內地生帶來了刻苦用功、在學業上爭先恐后的風氣,從此港校的圖書館也“座無虛席”;而香港和港校的氛圍也影響著這些內地“乖孩子”,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獨立、主動,放開胸懷擁抱世界。
幾乎100%精力用于學習
三年發表兩篇英文論文
“與港生最大的不同,便是內地同學幾乎將百分之百的精力都用于學習。”從1997年港大開始在內地招收本科生至今,香港大學中國事務總監黃依倩女士作為負責人接觸過無數內地同學。“港生在搞社團活動、找實習的時間,內地同學都用來泡圖書館、自習。”
刻苦用功,是內地學生十幾年來養成的習慣。2007年廣東高考物理單科狀元王書元就讀于香港科技大學,每天的時間基本都分配給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香港科大教學樓7樓的一個房間有著270°的“無敵海景”,是該校的“名勝”之一。但王書元居然是在前不久才第一次去。但學業方面他可不含糊:三年大學讀下來,已經作為署名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
“內地生的勤奮刻苦帶動了港校的學風。”黃依倩說。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也曾多次公開表揚內地生“勤奮向學”。
黃依倩說,在內地高校,也許一個學習成績排名第一的學生可以自動獲得獎學金。但在港大,如果第一名的學生自己不提出申請,也不會有獎學金給他。“我們的所有機會,包括獎學金、科研項目、海外交流機會,都是放在校園網絡上或通過電郵系統群發給每一個學生,大家機會均等。”
心態由“等待”變“爭取”
“目標導向”特別看重結果
但內地生的爭取,往往功利色彩濃了一點。港校的很多社團活動、公益活動,不會帶來如“保研加分”等實在的利益,做起來卻要占用很多時間和精力。黃依倩觀察到,港生或外國學生明顯更活躍,很多內地生權衡過后便放棄或中途退出了。來自廣州執信中學的05級港大女生謝佳寧深有同感:“在香港,參與學生活動主要是為他人服務,很多內地同學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謝佳寧也談到,內地生“重結果不重過程”自有其深層原因:與港生相比,內地生背負著更多期待和壓力,更希望“做出一番成績”回報父老鄉親。“大家都希望將時間、精力用在能出成績的地方。”
曾想擁有所有機會
放開心態看待成功
“進港校就是為了出人頭地。畢業后要么到知名外企、投資銀行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要么就去美國名校去讀博士。如果做不到這些,便叫做失敗。”黃依倩說,這是早年內地生來港讀書普遍抱持的心態。而學生進入港校一看,機會太多了!科研項目、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海外交流,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的信息撲面而來。黃依倩觀察到,渴望“成功”的內地生開始時總是“恨不得拿到所有機會”。“但他們后來會發現,人的時間、精力、專長都是有限的。真正的挑戰在于管理機會、做出選擇。”香港科技大學本科生教務長辦公室的朱力徑博士說,希望透過四年的港校學習讓更多內地生從以往單一的評價模式中解脫出來,選擇自己想要的、適合的多元化發展道路。“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應該做好馬拉松的準備,而非用百米跑的方式去對待。”
記者采訪的4名05級港大畢業生,出路各不相同:來自廣州的女生謝佳寧進入投資銀行,過著高薪高壓的生活;廣州男生寧嘉拒絕國外知名高校的邀請,留在“最適合自己”的港大醫學院讀研;河南男生宋帥將赴牛津大學深造;來自浙江寧波的“內秀”男生王力拓則進入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工作。“我們之中誰更成功?每一個人感覺都不錯,選擇的道路是自己想要的。”
對話
記者對話13年來一直負責香港大學內地事務的黃依倩女士,談港校多年來在內地招生的收獲和感悟:
廣州日報:今年報考港校的內地生人數有所減少,輿論認為港校“降溫”了,您怎么看?
黃依倩:我們認為是回歸理性。以香港大學為例,我們從1997年回歸后便在內地招生,開始是委托內地高校“代招”。2003年起港校開始獨立在內地招生,自此每年報名人數都翻倍,到2007年、2008年達到頂點,報名人數超過1萬人。我們覺得有點“過熱”,“跟風”比較嚴重。很多申請者的條件與港校標準差距甚遠。今年,報名港大的內地生將近1萬人,從申請材料及面試看,學生素質有明顯提高。
廣州日報:據報道,今年香港12所高校共在內地招生1400多名本科生。相對于這么小的招生數字,港校投入的人力、財力成本可謂巨大。你們認為值得嗎?
黃依倩:我們希望生源更加多樣化,讓內地生、港生和外國學生互相學習和促進,這是一所國際化的大學必備的特質。對于內地學生來說,港校的進入讓他們有更多選擇的空間。打個比方,內地同學多年來都是吃“中餐”,現在也可以選擇“西餐”。
廣州日報:你們如何看待與內地高校如北大、清華的競爭?港校在內地招生將來的前景如何?
黃依倩:我們進入內地,肯定會讓內地名牌高校有壓力。但內地高校和港校將面臨共同的壓力和挑戰:全球范圍內的高校都在爭奪中國內地優質生源。未來會有更多內地學生不參加高考,或者參加各種國際考試,學生的選擇范圍更廣闊。
參與互動(0) | 【編輯:巫峰】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