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雅安5月14日電 題:探訪“雅安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服務中心”
作者 劉彥君
14日上午,一場關于應急狀態下如何整合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災后重建的研討會在雅安雨城區沿江路一幢小樓進行。這幢小樓以前屬于雅安中醫院,而現在,則是剛剛掛牌成立的“雅安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服務中心”。中新社記者當日探訪了這家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是由四川省和雅安市共同搭建而成,協同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服務有效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該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建向記者介紹。
“對于每一個想入駐服務中心的社會組織,我們都要先進行嚴格的申報和審核程序,通過評定后,服務部會通知其入駐并簽訂《入駐公約》。”中心服務部部長趙龍說,通過這種方式對社會組織進行摸底,中心會根據不同社會組織和團體的特點,在執行重建項目的過程中,將其派往最需要的地方。
在服務中心內,目前已經有包括壹基金、中國扶貧基金會、“4·20”聯合救援組織等10余家社會組織入駐,“由于剛成立不久,服務中心目前還在大量的招募和統籌民間救援力量。”趙龍說,服務中心下設接待部、服務部、項目部和綜合部四大部門,負責指導各縣區服務中心的工作。
在接待部辦公室中,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準備入駐的社會組織進行申報登記、注冊,而綜合部的工作人員正在把從各縣區收集上來的信息進行匯總,并通過服務部按需派遣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團隊展開志愿服務。
在整個運轉過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由項目部完成,“我們主要負責公益項目的對接、申報和審批,以及項目實施后的跟蹤和協調服務。”服務中心項目部部長劉玥說。愛有戲社區文化發展中心項目助理劉洋告訴記者,他們目前正在執行服務中心發布的“義倉行動”項目。“該項目主要是為了孵化一批本地的社會組織和自愿者,因為每一個社會組織都不可能長期呆在這里。”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將各種社會組織集中在一起可以相互碰撞和溝通,能夠更好的為災區群眾,特別是青年、婦女、殘疾人的就業、創業項目扶持和服務工作提供正能量。”在服務中心成立同一天宣布掛牌入駐的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王軍說,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能夠大大的提高辦事效率,減少了執行項目時與各級政府對接的時間,避免資源的浪費。
在辦公區三樓轉角處的辦公室內,還駐扎著服務中心從北京師范大學特邀過來的專家組成員,專門為其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服務中心把各種民間和社會救災力量集中到一起參與災后重建,本身就是一個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的創新。”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張歡指出,這種模式是空前的嘗試,在之前的抗震救災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地方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信息的不對稱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這種運轉模式能夠將來自民間的、極為珍貴的公益熱情,及時高效地轉化為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正能量,使每一個項目都能落到基層、落到實處。”
張歡表示,北京師范大學的專家團隊將對服務中心的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做一個整體的培訓,協助探索出一套完整的運轉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信息化的快速對接,從而不斷優化服務流程。
“服務中心的存在是根據災后重建的需求而定,當社會回歸到正常的發展狀態了,服務中心可能就會解散。”四川大學團委副書記徐海星說,但作為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的創新,它的發展模式、運轉機制和體系構建等寶貴經驗為以后災害的發生和社會應急事件突發的應對留下寶貴的經驗。(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